设置

关灯

第十九节 再战松山(下)

 面对明军如此迅捷而又有序的大兵团运动原本高傲无比的揆一这一刻也无话可说了。别说是清军就算同一时期的欧洲也很难找出一支军队能在如此短是时间里完成如此复杂的运动。若不是今日亲眼所见揆一是绝不会相信自己亲手训练的精兵会输给远东的土著。可事实就这么**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如此的纪律如此的体制如此的战果都向揆一证明了他所面对的是一支真正的近代军队。“简直比苏丹的红帽子军更恐怖”这是事后兴存下来的荷兰顾问和传教士们的评价。当然他们只提到了明军的战斗力却对明军的军制和纪律只字不提。而将战斗的失败完全归咎于了清军将领的卤莽与愚蠢。或许在这些欧洲人的心中始终不愿承认自己会在军制上输给东方土著。

    可无论揆一怎么想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清军现在败局已定再拖下去只能凭添损伤。想到这儿揆一只好硬着头皮向满达海进言道:“王爷战局对我们来说十分不利。我们还是撤退吧。”

    揆一那生疏的汉语此刻在清军众将领听起来却异常的清晰。其实“撤退”二字在众人心中早就憋了许久了。只不过看着主帅铁青的脸颊谁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如今见这红毛将军率先说出了这二字其他将领自然也更着附和起来。

    “是啊王爷。事已至此我军又损失了大量的火炮很难与南蛮子抗衡的。”

    “还请王爷三思啊。”

    “王爷不如咱们先退回山海关再做打算吧。”

    面对部将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言满达海脸上的神色变得更凝重了。作为主帅那两个字并不是能轻易的说得出的。满达海虽知此战自己已无多大胜算可他依然不肯放弃那最后的那一点希望。因为这不仅仅是他的希望更是关内全体八旗老幼的希望。可就在满达海犹豫不决之时一个更为令人惊愕的消息传了过来。

    却见一员衣衫褴褛的部将跌跌撞撞的跑来跪报道:“启禀王爷敬谨亲王…敬谨亲王他…”

    眼见那部将支支吾吾的模样一种不祥的感觉爬上了满达海的心头。于是他一把抓起了那部将紧张的问道:“敬谨亲王怎么了?!”

    “敬谨亲王他战死了。”那部将好不容易终于吐出了那句战报。可在满达海听来却犹如晴天霹雳。周围的部将更是神色聚变。敬谨亲王尼堪战死了!那可是一个亲王啊。一想到先前已经战死沙场的英亲王阿济格在场众人的心头顿时就蒙上了一层阴影。短短的数个月内连死两个亲王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就在众将领底着头面面相窥之时终于下定决心的满达海深吸一口气下令道:“传令全军撤退!”

    随着清军撤退的战鼓响起第二次松山会战终于以明军一边倒的胜利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战清军战死7千余人受伤被俘6千人。明军缴获了所有大炮和数十面军旗。另有鳌拜、耿继茂等十数名将领被击毙。而明军此次共死伤3千余人另有4门火炮报废。松山一战后眼见大势已去的满达海带领一万余残兵退守山海关。黄得功趁胜追击收复了锦州、宁远﹑杏山、塔山等关外诸多要塞。至此清军主力被彻底撤出了关外。

    从旅顺、营口登6战到盛京攻防战再到这次的松山会战。整个辽东战役胜利的意义对明军来说不仅仅是将满清主力赶出关外占领辽东。更重要的是辽东战役开创了明军海、6两栖联合作战的先河。用实际战果证明了制海权的重要性。松山会战则是明军同准火器军队进行的次野外会战。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此次会战也是明帝**事体制的机动性和火力与欧洲体制的重量和动能的次交锋。第二次松山会战的胜利同时也证明了。明军经过五年多的实战与努力终于由一支冷兵器军队蜕变成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热兵器军队。

    然而当现世的人们弹冠相庆松山大捷后世的学者研究松山大捷时。人们似乎总会忽略同一时期另一场生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