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节罗马交流鸡同鸭讲萨城参观艳惊四座

    在基督教的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内地狱与天堂魔鬼与天使基督徒与异教徒都是互为否定的概念非此即彼。如果是人那么不是基督徒就是异教徒。当然在异教徒中有接近基督教可望被教化的还有基督徒的死敌──穆斯林。1652年的中国使团在梵缔冈看来无疑就是一群可以被教化的异教徒。因此就中国人肯主动来梵缔冈见教皇这就是一种对西方文明世界仰慕的表现。况且德里古斯神甫在此之前就已经写信给教庭声称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东方贵族一同随行前来。并一再的暗示教庭说此人对基督教有着极大的兴趣。上帝的福音能否在东方广为传播此人至关重要。有了如此多的暗示罗马教庭对于这群来自东方的访客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就连已经78岁高龄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也破例怀着极大的热情接见了杨绍清等人。

    此刻的教皇身着闪着缎面光泽的主教披肩、头顶的小红帽、端坐在铺有红色天鹅绒的座椅上浑身散着一种宗教色彩极浓的庄严感。这一点让杨绍清十分纳闷。他不明白眼前这位气质高贵的老者怎么会别人们称作罗马第一丑男。其实他只要看一眼著名宫廷画家委拉斯贵两年前给英诺森十世画的那副肖像就什么都明白了。在委拉斯贵笔下不可一世的教皇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正盯着观众威严中带着贪婪凶狠中包含着狡诈。一个76岁的诡计多端的意大利老头子伪善而凶恶的面貌跃然纸上。英诺森十世的丑陋不是指他的相貌而是指他那敏感、狡黠、阴险、毒辣的性格。不过此时的教皇已经没了两年前的嚣张气。他那满是皱纹的脸颊苍白的嘴唇以及那双搭在椅把上有气无力的手都清除明白地告诉人们眼前这个老人有多么的孱弱。整个梵缔冈都知道教皇接受上帝(撒旦?)的召唤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饶是如此当英诺森十世看到中国使团馈赠的一对绘有圣母像的青花瓷瓶时那双垂垂老矣的小眼睛竟也爆出了回光返照似的光芒。

    由于教皇的身体过于虚弱这次被载入史册的会面也就异常地短暂了。作为回礼教皇回赠给了中国使团一本圣经和一个金质的餐盘。据称餐盘还是耶酥曾经用过的圣物。对此身为香江商会驻欧洲总代理的詹姆斯却显得颇不以为然。在这个时代罗马教庭经常搞一些羽毛啊骨头啊器皿啊说是什么圣物并从贵族领主或是普通百姓手中榨取钱财。鬼知道这个盘子是从那里弄来的呢。在他看来中国使团用瓷器、茶叶、丝绸等贵重的礼物换了一本圣经和一个破盘子实在是不划算。不过崇尚礼仪的中国使团对于教皇的回礼却显得十分满意。

    使团的这一举动让罗马教庭误以为这群中国人已经完全接受了基督教的教化。不但向教庭进献了丰厚的礼品更是像虔诚的基督徒那般对教皇所赐的圣物顶礼膜拜。其实无论是詹姆斯还是教庭都没有搞明白中国人对礼品轻重的定义并不是建立在金钱上的。正所谓礼轻情意重皇帝随手送出的一份贴身信物都要比任何价值连城的宝物都要贵重。因此在使团看来英诺森十世作为一个宗教领袖向天朝敬献圣经与圣物是十分恰当的符合礼数的。此外使团还向教庭传达了中国政府允许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的政策。虽然宗教自由在中国是十分平常的事。但这一举动在罗马教庭看来就成了中国意图接受基督世界教化的一种良好姿态。

    于是一方认为对方是因为亲近基督教前来朝圣的另一方则认为对方仰慕天朝的威严。但不管双方有着怎样的误会这一次的会面无疑都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双方在阴差阳错之下都给对方留下了极其良好的印象。

    而这种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之后的交流当中更是越的明显起来。

    梵缔冈的主教们一个劲地向中国使节传教布道。而中国的使节们也不时地向欧洲人传播的儒家学说。一番交流之后双方很快就现对方对自己的文化都早有研究可侧重点却是截然不同。中国的基督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