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4 开国门东瀛受冲击 图奋进倭使窥天学

国商人、特别是金融高利贷商人的力量逐渐增强。这些金融商拥有巨额财富不仅控制了幕藩财政而且对整个社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阪富商一怒而天下诸候惊”的局面。因此使团中真正负责商务洽谈的仅三井一人而已。相比其他二人伊藤仁斋似乎与此次商务并无关系。常年在京都堀河家塾授课的他是倭国少数几个研究汉学的学者。伊藤仁斋早年笃信朱子学不过这些天的接触让他多多少少对汉学又有了一番新认识。

    大有逐渐放弃宋学而倾向新学意思的伊藤仁斋不由跃跃欲试地向一旁的三井问道:“三井君你前年到过上国的京师南京。那里一定比燕京更为壮观吧。听说那里是天朝学术的中心东西文明的交会之地。”

    “啊是啊。南京是我见过最繁华的城市一百个大坂也抵不上一个南京。其实中原南方的城市都很奢华。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燕京、沈阳之类的北方城市处处透着豪爽的朝气不像南方城市生活糜烂。说实话南方的唐人脂粉气太重了。”三井光一晃了晃杯中的清酒幽幽地说道。虽然已经过了数百年倭国人依旧习惯称汉人为唐人。

    “可是南方的唐人打败了北方的唐人不是吗?”年轻的德川光国忍不住插嘴道。

    “那是野蛮的鞑靼人不是唐人。”三井光一纠正道。

    “不过真的很难想像看似懦弱的南方唐人能打败强悍的北方野蛮人呢。”伊藤仁斋跟着唏嘘道。虽然崇尚朱子理学但像许多倭人一样伊藤仁斋在心目中还是更倾向于金、蒙等强者。因为在许多时候倭人心目中的儒学同中国的儒学是有很大差距的。正如倭国的一个著名汉学家山崎暗斋就曾问过“方今彼邦以孔子为大将孟子为副将牵数万骑来攻我邦则吾党学孔孟之道者为之如何?”这样的问题。

    “依我看这应该得益于唐人达的技术与学术吧。他们同南蛮人一样精通科学所以才能造出犀利的火炮火枪。相比之下刚从森林里走出的野蛮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德川光国向往地说道。同倭国的许多年轻贵族一样他对拥有强势武力的中华军队充满着敬意与憧憬。想像着有朝一日日本的武士也能拥有那样的力量。

    “德川君说的对。我以前以为朱子理学已中原学术的最高境界了。而今看来中原的天学才是真正的精华。不可否认中原的天学与南蛮人的兰学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中原的天学更为严谨。”伊藤仁斋点头附和道。他口中的“天学”当然就是由孙露这位天子起的学说。比起中原来“天学”的叫法早在倭国流传开了。向来喜好佛释乱神的倭国人早已将天朝的女皇陛下视做了天神天神“创造”的学说当然应该被尊称为天学。

    “不错无论是天学也好兰学也罢两者都崇尚实学反对迷信。而今困扰日本的正是佛释乱神惑世诬民的种种旧俗陋习!如果不早日废黜迷信将民众从释家的鼓惑中解脱出来。那日本将继续愚昧懦弱下去直至最终毁灭。”德川光国豁然起身道。

    “德川君说的太好了。日本虽曾派遣唐使向中原学习也曾不止一次引入中原的儒学。但没有一个人能正真掌握唐人的本领。却只带回了佛释之类使人消极颓废的夷学。因此当务之急应该重拾大日本的武道精神并认真向唐人学习天学之道。如此重任就落在德川君你的肩上了。”伊藤仁斋语重心长的说道。作为水户家的继承人又是幕府重臣的德川光国俨然已经成了不少人眼中的贤明之主。而他此次来中国亦是想切身考察一下中原天朝的实力。

    “诸位放心光国一定会加倍努力的。当然这还要得要靠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行啊。”德川光国猛然点头道。德川光国的水户家和纪伊、尾张的德川家一起作为“御三家”处于特殊地位。但是水户家不仅官位比其他两家低领地也不过只有那两家的一半因而在保持御三家之一的体面上有些困难。现在的德川光国虽还未继承家业但作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