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8 刘富春名动直隶府 督御史愁眉公社案

    西晋时名家左思作《三都赋》一时间豪富人家竞相传写以至洛阳的纸价也跟着昂贵。无怪乎后人惊叹“洛阳纸贵”。百年之后中华朝弘武五年六月的《东林时论》文思笔墨虽远远不及左思的《三都赋》却也闹得整个帝都南京“纸贵”起来。这仿佛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有关河南草民上京告御状的消息在京畿内外大小府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作为最先报道的刘富春事件的《东林时论》在第一时间里就被买得脱销了。

    京师的其他报社见此情形自然也是不甘一边派人打探事件的具体内幕消息一边则忙不迭地“参照”《东林时论》的报道在自己报纸的头版头条布与之相关的社论。虽说得到的并不是第一手的资料比起《东林时论》来也晚了一大步但这些报纸照样靠此增加了不小的销量。尝到甜头的报社纷纷趁胜追击又表了进一步的报道。当然比起有内部消息的《东林时论》来这些报纸的报道多是在捕风捉影或是翻抄冷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们在百姓当中的传播。本就喜好凑热闹的国人在报纸的这番抄作下更是将刘富春事件视作了这年仲夏最为重要的大事件。

    一时间南京城内的茶坊酒楼、市集街巷更是到处都有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商讨此事。更有不少热心市民赶往刘富春所在的客栈为其打气鼓劲或是自的签署万民书向官府请愿要求“青天大老爷”严惩恶吏。于是先前因报纸抄作而被吊起胃口的老百姓转眼又以火热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了媒体的报道。相关的评论与报道也随着事件的逐渐公开而更为真实详尽起来。不少在野的有识之士更是借着此次事件表了他们对朝廷现今政策的诸多看法、意见、疑虑、乃至不满。于是各大报纸上的专栏俨然成了民间顾问们抒己见的小朝堂。

    而在另一边不同于一直密切关注刘富春事件展的《东林时论》也不同于那些一心想要挖掘小道消息的报社作为中华帝国头号官方报纸的《联合早报》却自始自终都保持着难得一见的低调。除了例行报道朝廷布的相关消息外。《联合早报》便没有在布什么外篇报道。至于相关的评论社论也写得四平八稳。与其一贯雷厉风行的风格可谓是大相径庭。

    不过《联合早报》的保守态度并没有影响其他报社对刘富春事件的追踪。事实上从《东林时论》报道刘富春事件起这位一心想要向官府讨个说法的老百姓就成了众多记者锁定的目标。因而在他居住的那个小客栈外几乎没天都会有人在外徘徊或是探听响应的消息。而刘富春本人除了接受过一次《东林时论》的采访外便再也没有同其他报社有过接触也离开过小客栈。因为侯大人事先曾提醒过他说女皇可能随时要接见他要他最好不要随便乱跑。在南京人生地不熟的刘富春自然是对侯方域言听计从。当下便真的不敢出门半步了。

    不出门归不出门刘富春对自己的案子可一刻都没放松过。这日侯方域又客栈看望他。已经多日没得到相关消息的刘富春不由关切地向侯方域追问道:“侯大人您说皇上啥时候能给俺们村断案呢?不是说内阁的老爷们六天之内就要给皇上答复吗。这都过去五天了咋还没点消息呢?”

    “皇上是要内阁六天查明公社之事。可不是查你们村的案子。案子的事皇上已经交给司法院处理了。司法院取证、受理、起诉得花时间可不是五、六天就能完事的。”侯方域略带不耐烦的说道。同样的解释他已同刘富春说了好多次了。可这泥腿子还是一天到晚老是问个不停。

    “侯大人您别误会。俺不是在催您。俺只是觉得俺一个人在这儿吃好的喝好的有点过意不去。不知道俺们村的乡亲现在怎样了?还有村长他们被放出来了吗?”刘富春不无担忧的说道。

    眼见刘富春又是一副可怜相侯方域不禁叹了口气继而放缓了口气循序善诱道:“刘兄弟你别心急。皇上已经派廉正司的专员去杞县查你们村的案子。知道什么是廉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