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88昆山庐双儒达共识 玄武湖太冲审明史

会心一笑。对于中华朝的士大夫们来说他们所遇到的情况是他们的先辈所从来没有碰见过的。圣人在书本上既没有记载也没有应对的对策。在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沉浮后儒林虽尚在摸索当中却已看清了自身在皇权面前的脆弱。或许对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明白这一点已经足够了。因为惟有看清自身的弱小与皇权的不确定性才会觉得害怕才会不再将希望寄托于皇帝身上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断做着斗争。虽然许多理论都还尚未成熟意识还尚且模糊。但只要知道在皇权、在官僚体系面前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之后的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就顾炎武与王夫之来说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同的认识。因此就算拥有相似的目标两人依旧会选择不同的道路。却见顾炎武跟着便欣然开口道:“而农我知道你是不会越雷池半步的。同样我也不会迎合朝廷。我答应你我不会参加杨光先他们。但我也不会离开这间茅庐。我会继续就这次的事件在报纸上表相应的文章。直到朝廷给出一个公道的说法。”

    “好吧。我尊重顾兄你的决定。那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王夫之点头应和道。他知道这已是顾炎武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至少有了顾炎武如此表态他就不怕杨光先等人闹出更大的事端来。不可否认对于王夫之来说有时候来自东林党内部的压力原比他的政敌更让他觉得头痛。好在经过刚才一番唇枪舌战之后自己今天总算是没白来。为了缓和先前略带紧张的气氛王夫之随即便转了个话题打趣道:“听说你前些日子刚将从欧洲带来的书籍翻译完。看来宁人你次这也算是捎带着给自己放假呢。”

    “是啊这些可是花费了我五年的心血呢。”顾炎武抚摩着一旁整齐摆放的一叠书本略带自豪的说道。

    “联系出版社了吗?我有几个开书馆的好友对这方面书比较感兴趣。”王夫之关切的问道。他知道顾炎武的名气虽响可脾气更臭之前因为出书的事已经得罪了好几个出版业的老板。想来这一次出版又得废一通心思了。

    “而农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这几册书已经有人定了。”顾炎武开心地摆手道。

    “有人定了?”王夫之微微吃惊道。但一想到顾炎武在儒林的声望又觉得不足为奇。于是当下便点头祝贺道:“那真是太好了。书都翻译完了宁人你接下来有何打算呢?不如还是来三湘书院做专职夫子吧。学生们都十分推崇你的讲课。”

    “而农你的盛情邀请我在此心领了。不过我还是习惯留在家乡写书。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写出却总觉得时间不够呢。”顾炎武抚摩着胡须憨笑道:“老实说我之前还做过编撰《明史》的打算。”

    “《明史》?你是说你想修《明史》?”王夫之微皱起了眉头问道。就他本人看来顾炎武以平民的身份编写《明史》终究是有那么一些不妥。毕竟历史上以私人身份编写史籍的人多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王夫之实在不愿意看到顾炎武去碰那个雷区。

    然而顾炎武本人却像是并没有想太多的样子。却见他跃跃欲试地说道:“大明朝已经离开我们将近十年了。可当今朝廷至今都没有编写《明史》。我不知道女皇是怎么想的。不过明朝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回忆反思。所以它的历史绝对会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精彩。”

    “可是宁人据我所知朝廷并没有忘记编写《明史》的事。据说内务部就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负责编写《明史》、皇历等等事务。只不过至今都没有完成罢了。”王夫之想了一下提醒道。希望能借这个内部消息来让顾炎武放弃修史的念头。

    可顾炎武却毫不在意的嘲弄道:“哦朝廷也在修《明史》吗。不知那些史官会如何记述女皇当年在新安等地的行径呢。”

    正如顾炎武所言对于《明史》遍修小组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记述崇祯朝的历史了。毫无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