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94大殿外群臣起猜忌 暖阁内尚书柬忠言

了起来。他能明显地感受到周围军官们投来的不善目光。为了给自己的部门证明清白袁继咸赶忙撇清责任道:“外务部只是根据警务部与殖民司所提供的信息给进出中原的僧侣颁度牒。”

    耳听袁继咸提到了殖民司一旁的张家玉不由地就皱起了眉头。行刺事件看似是一个妖僧所为倭国为主谋但真要追究起来可就盘根错节了。于是他当即便轻咳一声喝道:“都给我安静!陛下正在房内悲痛欲绝。尔等在外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给张家玉这么一喝袁继咸与燕京警务长一同闭上了嘴。不过嘴上的争论虽停止了可人们各自心中的猜疑却在弥漫着紧张气氛的空气中四处游动。这些官僚大臣各个都精通文史中国数千年来黑暗的搏弈史让他们不自觉地就会联想出许多东西来。“谁是幕后真正的主谋?”“一定有人同倭人勾结!”“有人想造反!”“会有更大的阴谋。”“谁都有嫌疑!”无声的讨论让整个庭院静得令人窒息。

    相比急于辩驳的燕京警务长身为燕京府尹的罗同天则至始至终都在一旁沉默不语。他知道在这档口上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事情既然生在了自己的管辖地那自己就不可能在这件事上撇清干系。其实对于那个倭国僧侣团罗同天多少也有些了解。据他所知燕京警务局就是根据上头的指示从一开始就盯住了这个僧侣团。也是根据上头的提供的情报在陛下抵达燕京的那天逮捕了那六个倭国贼人。可就僧侣团本身来说燕京警务局并没有查出什么异样。至于那个“上头”可能是警务部、可能是殖民司、亦可能是军务部。总之这事可以有一个极其简单的解释也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背景。罗同天清楚自己的仕途乃至性命都将取决于这“简单”与“复杂”的搏弈。

    就在罗同天仔细回想整个过程之时军务尚书萧云在两个随从的簇拥之下也来到了院子。但他并没有理会周围各怀心事的文武众臣而是径直来到张家玉的面前开口道:“全城均已戒严。陛下现在怎样了?”

    “还在房里不肯离开。”张家玉叹了口气道。

    “那我进去。”萧云说着便头也不回地推门走了进去。而那一双双望着萧云背影的眼睛则带着些许猜疑、些许鄙夷、些许恐惧。

    对此萧云似乎并没有什么感受。却见他一路径直穿过了昏暗的大殿来到了东暖阁前。两名素装宫女为他掀开了门帘。只见暖阁里身着龙袍的孙露坐在杨绍清的尸身旁将丈夫的枕在自己的腿上轻轻抚摩着。

    “陛下他死了。”萧云俯身用简练的口吻道出了现实。

    “只不过是一根钢针。”孙露神色恍惚地回答道。

    “但钢针上有毒。”萧云加重了语气道。

    这一次孙露似乎有了些反应却见她抬头看了看萧云随即又低下道:“是朕害死了他。”

    “不陛下是臣。是臣的失职造成了亲王殿下的遇刺。”萧云不容质疑地回答道。

    “你事先知道些什么?”孙露突然口气冷峻的问道。

    “臣知道倭人要行刺陛下。”萧云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朕?”孙露追问道。

    “因为臣等不能确定这批人具体的人数与行踪以及计划。所以直到陛下您抵达京师才在他们临动手前将他们逮捕。”萧云如实地回答道。

    “最后还不是让最危险的那个漏网了。”孙露抬起头嘲弄地说道:“为什么?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将这批人拒之门外!”

    “回陛下据悉这次的行刺计划不仅与倭国有关同时也可能牵涉朝鲜。作为与帝国关系最密切的两个藩属国往来如此频繁密切实在是帝国的一大隐患。因此如果能借此取得两国不轨的确凿证据将会有利于朝廷对这两国进行必要的制裁。”萧云冷静地回答道。

    “取证?”孙露冷笑一声忽然上前狠狠抽了萧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