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95接圣谕众臣忙布置 发讣告噩耗传千里

副谦谦君子的模样给人极其友善的感觉。老实说帝国任何一个人遇刺黄宗羲都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中华朝不比前朝在对外扩张、殖民过程中不知结下了多少仇怨。但是皇夫杨绍清却向来为人谦和仁善对那些藩属国百姓也一直都心存怜悯。正如陈邦彦所言杨绍清或许是整个帝国上层最无辜的一个人。一想到这里黄宗羲不由地就想到了女皇。却听他跟着担忧地说道:“亲王这一去想必陛下此刻一定是悲痛欲绝了吧。”

    “陛下与亲王感情颇深一时难以恢复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等身为臣子可不能在这个时候乱了手脚。”沈犹龙说着便向一旁的陈邦彦询问道:“相除了报告亲王的死讯北边就没别的指示吗?”

    “这是燕京方面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手谕。陛下称她会在近日护送亲王的灵柩回京师要我等在京城做好相应的准备。此外陛下还要求我等冷静行事加强京师及沿海各府警戒严防倭人勾结其他势力进一步对我朝起袭击。”陈邦彦说着捧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册子。

    “陛下的手谕?”沈犹龙略带狐疑地望了望那册子道:“莫不是萧尚书他们代笔的吧。”

    “这确是陛下的笔迹。”陈邦彦点头证实道:“不过据说萧尚书已经就刺杀事件向陛下递呈了请罪表。”

    陈邦彦后面的那句补充显然不是手谕里面的内容。心知肚明的沈犹龙跟着便冷哼了一句道:“那小子倒机灵。陛下尚未追究他倒是先做起样子来。”

    一提到请罪在场的几人也随之动容起来。却见久未言的黄宗羲想了一下开口道:“此次刺杀事件表面上系倭人所为但仔细看来却又疑窦重重。看来朝堂上下这次是免不了要大动干戈一番了。”

    “黄大人不必多虑。这一点陛下也已经想到了。”陈邦彦说着又取出了一份密封的文书递给沈犹龙与汤来贺道:“这次陛下要司法院与廉正司联合调查此案。这是陛下的给司法院的圣谕。”

    沈犹龙一听女皇将案子交给了自己立刻就来了精神却见他连忙从陈邦彦手中接过了那份文书。待见上面写的是汤来贺的名字他不由地神色微微一变随即还是尴尬地将文书转交给汤来贺道:“汤大人这是陛下给你的。”

    听沈犹龙这么一说汤来贺立刻必恭必敬地接过了文书。在打开阅览后他的表情却变得舒展了看来。见此情形一旁的黄宗羲不由好奇地问道:“汤大人陛下是如何指示的?”

    “就两句话依法依据实事求是。”汤来贺大方地把圣谕展示给众人道。宣纸上那清秀的笔记分明是出自女皇之手。

    “这么说陛下的意思是不想将此事件扩大啊。”黄宗羲抚摩着胡须点头道。

    “可这真是陛下的意思吗?”沈犹龙质疑道。在他看来女皇再怎么坚强也终归是个女流之辈在丈夫突遭不测的情况下很难保持冷静做出如此周详的安排。因此他更愿意相信这是有人在假借女皇之手下命令。

    然而作为相的陈邦彦却并没有像沈犹龙那样想那么多。却见他脸色一正道:“陛下的命令无庸质疑。现在是非常时期就算没有陛下的圣谕我等为人臣子者也要齐心协力确保朝堂上下一切稳定。海军部的李元帅在接到圣谕后已经先行回军部制定作战计划;外务部的李大人也已开始拟订与倭国交涉的国书。老夫待会儿会同文教部的朱大人商讨如何对外公布此事。诸位大人既是朝廷大员也是复兴党的骨干在这个关键时刻更应该做出榜样来。希望诸位不要再让陛下失望。”

    “是相大人。”三人听罢陈邦彦的一番义正词严的话语后连忙起身行礼道。姑且不论汤、沈二人此刻是什么样的想法。就黄宗羲来说此刻的他对陈邦彦可谓是充满了敬意。因为他知道对于眼前的这位老者来说皇夫的死很可能会葬送他奋斗十几年所取得的声誉与功勋。但此刻的陈邦彦却能如此坦然面对危机不计较个人的荣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