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03为解压中华忙移民 承夫志女皇设基金

    面对热雷米亚那难以置信的表情陈家明心中一时也是感慨万千。若论国力而今的中华帝国确实足以笑傲天下。但在此繁华外表下所掩藏的诸多弊症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而在这其中最困扰中华朝的莫过于日渐增加的流民。其实流民现象和流民问题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但中华朝的流民却有着不同于以往朝代的姿态和规模。历史上造成流民大量出现的原因有许多。总的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土地兼并、灾荒、饥馑、兵灾这几条。对于中华朝来说十年的和平生活后两条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惟有灾荒与土地兼并一直犹如梦魔般纠缠着中华帝国催生流民不断产生。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翻开史籍水、旱、虫、风、霜、雪、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比比皆是。旱则“赤地千里”涝则“一片汪洋”。就算中华帝国拥有越这个时代的科学知识拥有他国无可比拟的财富以及军事实力都无法战胜残酷的大自然。中华朝立国至今几乎每一年都会遇上一两次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对此弘武朝上下虽然十分重视并配有一系列相关的救灾措施。但时代的局限却使得这些人为的补救措施显得颇为有限。

    不过相对于自然灾害而言真正让中华朝流民不断增长的因素其实来自人为。虽说中华朝目前也有公社农场、公社牧场之类的组织。但相比之前朝代在开国初期对土地兼并的严格限定中华朝在这方面显得极为宽松。以至于东南、华北地区的土地刚通过战争平分到农民手中转眼之间就又落到了财阀、地主们的手中。这原本是中华朝上层十分乐意看见的现象。因为那些被从土地上剥离的农民会流入城市成为帝国制造业极需的劳动力。但这只是人们一相情愿的理想设定罢了。姑且不论好逸恶劳之类的阴暗本性光凭中华帝国目前的工业水平就根本无法吸纳那些与日俱增的流民。此外中华帝国废弃人头税的做法也从另一个侧面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若是换在之前的各个朝代面对如此情形统治者势必会出台法令限制土地兼并、重启人头税、并下令严格限制流民外出。种种措施其实都旨在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机构、军队等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是农民的赋税。既“无地则无民无民则无赋”。更何况流民一直以来都是中原动乱的一大诱因。但对中华朝来说农业上的赋税已不再是其唯一重要的财政来源。地理大现更是给帝国带来一种全新的解决之道----移民。

    正如同一时代的英国鼓励本国的清教徒、失业者远赴新大6谋生。在中华帝国的一些官僚看来将那些麻烦的流民装上船运往遥远的美洲澳洲远比在本土为他们安排生计来得省心得多。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往往要连哄带骗外加威胁才能让失去土地走投无路的百姓同意画押去海外的蛮荒之地开垦。可一但船只起航那些百姓便成了他们笔下随手划去的一连串数字。是生是死都成了老天爷与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官僚们总是倾向于操作简便责任小的选择。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批又一批远赴重洋的开拓者。

    身为香江商会的会长陈家明对于这场移民潮的背景自然是一清二楚。但在热雷米亚这样的外邦人面前他还是一脸淡然地解释道:“美洲目前虽然还是一片荒芜但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而帝国的百姓也十分乐意为帝国开拓新的乐土。以我们汉人的勤劳相信用不了多久那里便会成为帝国不可或缺的粮仓。”

    “会长贵国的民众可真有开拓精神。难怪欧洲大6一直都在盛传太平洋已经变成了中华的海。”热雷米亚听罢心悦诚服地赞叹道。

    “哦中华的海?欧洲那儿有这种说法?”陈家明打趣的问道。虽然之前已经在印度洋上走了一遭可“中华的海”这一称谓陈家明还是第一次听人提起。

    “是的会长。在古代罗马人曾经征服了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