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部 第二百四十八节 达共识刺皇案裁断 见女皇萧尚书请辞

国桢这么一样吴伟业本想一口就给应下来。可他随即转念一想又犹豫了起来。正如先前李光先所言如果陪审团现在联名上书请求女皇圣裁那等于是在向世人公布陪审团放弃了对此案的裁断。而相应的理由却只是不信任董志宁等讼师。这样的理由想必无论是女皇还是天下百姓都是难以接受的。想到这儿吴伟业不由轻咳了一声缓了缓口气道:“朱爵爷依老夫看这上书请求圣裁还是算了吧。”

    眼见吴伟业的口气软了下来朱国桢心头不由泛起了得意的笑。从一开始他便料到吴伟业会如此回答自己。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吴伟业等人固执而又难以说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又十分容易被搞定。关键是要抓住他们心理。而对于这些清流自负而又世故的特性朱国桢是再了解不过的了。他知道这些清流最为着重的一是名誊二是皇命。只要从这两点着手一般都能达成不错的效果。于是朱国桢跟着便趁热打铁道:“可是吴老先生我等为此案都已经拖了快半年了。再这样下去就算我等不上书恐怕别人也要参我们了。”

    “这……”吴伟业紧锁着眉头低下了头。

    “咳要阿弥麻烦干嘛!反正我等只是裁决案犯有没有罪。至于最后怎么个判法还不是大理寺衙门的事!”一个军人出身的陪审员突然大大咧咧地嚷道。

    “是啊。咱们干脆就照章把案给断了。反正后面的事有大理寺处理。”一旁的陪审员连连应和道。

    而此时的朱国桢却并没有跟着附和而是极为礼貌地向一旁的吴伟业问道:“吴老先生您说呢?”

    给朱国桢这么一问吴伟业不禁沉默了半晌无奈地说道:“看来也只有这样了。”

    “那好就照吴老先生您说的办。”朱国桢欣然点头道。那表情好像这一切都是吴伟业的决断一样。不过对此朱桢本人倒并不介意。

    在他看来自己只要目的达成就行。毕竟有时候让少数派服从多数也是需要手段的。

    正当吴伟业在朱国桢的调解下与众人达成妥协之时陪审团的午餐时间也随之结束了。却见门外来了一个身着皂服的小吏恭敬地向众人行礼道:“诸位先生升堂的时间到了。”

    “哦这么快啊。看来咱们今天的这顿饭吃得还真够长的呢。朱国桢一边打趣地说着一边起身向吴伟业拱手道:“吴老先生请。”

    弘武十一年农历三月十六在经过长达半年的激烈辩论后陪审团终于就皇室遇刺一案作出了裁决。以岛津父子为的十六名案犯谋杀、颠覆、恶逆等十多条罪名成立。包括田川次郎在内的四十一名案犯颠覆、恶逆、破坏等罪名成立单证据不足谋杀罪名不成立。另有四名中华籍案犯因曾经对中华朝表示过不满拥有叛国动机故叛国罪成立成为了中华朝历史上第一批叛国犯。

    这样的结果对于已经等待了将近一年多的中华百姓来说即算不上大快人心。也不算是违背民意。只能说是还算公正吧。事实上屯长的审判过程早己耗干了老百姓的好奇心。对许多人来说刺皇案唯一还能令他们兴奋的看点只剩下了对岛津父子这两个倭酋的最终行刑。虽然中华朝在立国之初就已宣布废除凌迟等酷刑。但依旧有许多人希望女皇到时候能特事特办来满足一下众人的血腥嗜好。

    相比老百姓的跃跃欲试身为苦主的女皇本人倒是显得颇为镇定。就目前的审判的进展来说还算令她满意。至少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株连情况。而在另一方面相比刺皇案的审判。中华朝内阁的换届显然更并重要。因为对于孙露来说在这次国会结束后会有不少臣下将向她道别。而萧云似乎就是其中之一。

    萧云是在陪审团宣布其裁决后的第三天入宫面圣的。在此之前除了参加例行的内阁会议外萧云几乎没有入过宫。面对如此情形那些原本对萧云敢怒不敢言的人无不拍手称快。谨慎一点的那是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