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3章 必有蹊跷

心里咯噔一下,这甄权都是举国有名的老神医,怎么会不让自己给病人诊病就直接问自己对风毒水肿的看法?既然杜淹的儿子媳妇、孙子都在这,很显然正在商讨给杜淹治病的事,而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交流。

    他又望向甄立言,似乎还是一付无动于衷的样子。心中更是疑虑。不过,既然人家老神医考问到了,自然要找些话来说的,不敢显露后世先进医学知识,只选隋唐以前的理论,说了一些水肿病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的要点。因为这些都是唐初之前就有的医学,甄氏兄弟自然不觉有什么。

    甄立言等他说完,捋着胡须沉声问道:“左公子,先前令师弟求荐投的文牒,上面用了一方,名叫‘越婢加术汤’,给杜大人用了,竟然有效,颇为让人意外,却不知这方剂左公子是从何得来?”

    问这话的时候,甄权笑容也僵了,紧张地盯着左少阳。

    见此情景,左少阳不禁心头一动,突然想起甄瑶给自己的手抄本,那是甄立言六十年的医方经验总结,其实大多数方剂都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里的方剂,只是现在已经失传了,想不到这甄立言却抄得其中不少内容,这才医术大进。而左少阳记得,甄立言的这部书中,便记载有张仲景的“越婢加术汤”。

    想到这,一个更可怕的猜测突然如毒蛇一般窜进了他的心----越婢加术汤对御史大人的病有效,而甄立言自己的行医心得里就有这个方剂,他为什么不给御史大人使用?难道,他压根就不想救御史大人?又或者有人让他不要救?

    这个推测太让人惊骇了,让左少阳心头猛地一震,这件事,很可能暗藏着什么政治斗争,自己可千万别卷进这种事情里面去。

    心头如惊涛骇浪,他脸上却不表露出来,漫不经心道:“数年前,小的曾救助过一位老铃医,给他吃的救了他一命,他就告诉了小人几个方子,其中便有这治疗风毒水肿的‘越婢加术汤’。”

    甄立言顿时释然,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散失之后,有不少方剂散落民间,一些民间医者学会其中个别方剂并不稀奇。这小郎中或许就是这样机缘巧合,得到了这个方剂的。

    一旁的杜寅关心的不是左少阳的这方子从何而来,他关心的是左少阳还有没有更的办法救治自己的父亲。拱手道:“左公子,家父病危已然不治,不料用了令师弟的方子之后,竟然颇有起色,但甄老神医说尚未转危为安,适才问了令师弟,说他只会这个方子,要说治疗水肿,你比他更擅长。不知公子能否援手,救家父一救?”

    甄氏兄弟两个神医面色不善,皇上钦命他们救治杜淹,结果两人治不了,现在如果让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郎中治好了,那这脸可就丢大了,不过,看他们的脸色,带着一丝惊慌,还不仅仅是丢面子的事情,更可能里面还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这件事绝对不能像平常一样处理,得三思而后行,否则,只怕会招来大祸

    所以,左少阳拱手道:“我也就是机缘巧合学会了这个方子,教给了我的师弟,适才说的,也都是纸上谈兵罢了,真正要辨证论治,我是干瞪眼的。而且,我以前虽然治疗过一些水肿病,可那都是些沾染了草木邪毒的肌表水肿,像杜老太爷这种病,连两位老神医都束手无策,我这刚出师的小郎中,治治疮痈之类的小疾还行,这种绝症,我是半点办法都没有的。”

    听了这话,甄氏兄弟脸色有了变化,甄权胖乎乎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而甄立言也轻轻捻着胡须微微点头。

    伍舒立即会意,也帮着说道:“是啊,我师兄说的是大实话,他是宅心仁厚之人,但凡有点办法,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他都说没辙,那就是真的没辙了。”

    杜寅飞快瞟了一眼甄氏兄弟,也捋着山羊胡沉吟片刻,对左少阳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