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二十四章 太史慈降夏

    圣元七年。九月。大夏皇太子麒大婚。也意味着夫贺唐之间建立起了姻亲联盟,而迈出这一步后,大夏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大肆屯兵西北,准备联合大唐,对抗屡次侵边的蒙古忽必烈。

    而在大婚之后,大夏与大唐之间的联盟的盟约也正式画上了句号,其内容主要如下:一,大夏与大唐互派使臣,建立使馆,以互通消息加强贸易,允许双方商人在双方疆域范围内建立作坊。开采矿藏。三,各自出兵五十万,组成联军,四

    盟约一共有十余条,不过这个看似平等的盟约。其实内部却有着极大的不平等性,尽管三晋大唐乃是皇国中较强的一个,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不是吹嘘出来的,但是李世民毕竟是古人,他的眼界在高也有时代局限性,所以大唐的统治虽然也是蒸藏日上,日益繁华,但是大唐的繁荣却远不比大夏。

    大唐虽然不禁农商,民风开放,极大的促进了繁荣,但是对于从根本上,大唐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帝国的气息,儒家文化盛行其道。导致农商阶层依旧是社会最低阶层,可以说大唐的繁荣只是被动的繁荣,只不过是给予了一个宽松的展环境,而大夏却不同,大夏的国策就是重农重商的国策,对内大幅度提升工匠,商人的地位,建立严格的法制法令,并推动商业的展。对外不断的打通商路,海路,可以说大夏的展是有目的的推进。

    在烽火前期,古代的君主明显具有优势,因为这些君主在历史上都拥有极大的声望,号召力很大,所以在前期,这些君主可以快的招募到大批的良臣名将,百姓也会争相依附,势力就象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而与之相比,现代人在前期的展却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而且现代人无论是体质还是对冷兵器时代的适应上都远不及古人,甚至很多人都分不清五谷,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大陆上,现代人存活的几率可以说很差,就更别提能混出名堂的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的势力渐渐的崛起,站在古人肩膀上的现代人的知识就开始挥出了优势,中华大地,儒家文化一支独大。儒家的士农工商被奉为铁律,导致工。商零落,不受重视,而且对于海洋领土素来都持着不屑的态度,正是这种思想。限制了中国对外的扩张,而大夏不同,从一开始,在大夏还弱小的时候,夏羽就已经开始准备征服海洋,并不断的储备匠人人才,十年努力。十年耕耘,才有如今大夏纵横海洋,贸易八方,各地的金银源源不断的汇聚的繁荣景象。

    确定了盟约之后,大夏的战争机器在停息了数月之后再次的隆隆开启,源源不断的物资开始从各处运往到大复西北。

    柳国,杂水城,这座柳国的王城如今已经是满目疮瘾,那厚重的城墙也已经坍塌多处,城门楼上,那象征着柳国的旗帜依旧在飘扬,而在这面旗帜的下方,柳国的士兵和大夏的将士依旧在城墙之上,城内巷子展开了最后的激战。

    桑水城之围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然而守将太史慈却是坚守不降,柳国境内大部分州县都已经在地方叛军的攻打下沦陷,而大夏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夺取了柳国大片的土地,而忠义太史慈却依旧固守着柳国这最后一块领土,做着困兽犹斗。

    公孙康并没有强攻桑水城,而是如同南部攻打墨门一样,采用大批量的器械对着桑水城围攻,桑水城外的护城河被填平,厚重的城墙面对日日不停的炮轰,石砸也渐渐的被动摇,而这长时间不间断的打击,对于城内守军绝对是一个噩梦,但是太史慈却坚持住了。

    不得不说太史慈是一个名将。哪怕是在这种逆境仍然能激励起士气,并几次三番的偷袭大夏营盘小如果不是公孙康将大营扎的结实,还真要被太史慈得逞了,但就算是这样,每一次都让太史慈的麾下将士士气大涨,围城足足一年,城内终于粮尽。公孙康做了最后一次劝降,太史慈依旧给予了拒绝。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