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七十五章 裴元绍的牺牲

    西汉定都长安,历经两百一十一年,兴盛于高祖刘邦,却是终结于王莽。(手打小说))对于王莽此人,历史上的评价也是诸多争议,有人说他是周公在世,也有人说他的乱臣贼子。当然,对于汉室时期的人们来说,王莽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王莽在位期间所做的一些改制,等到王莽败亡之后,基本上都被废除了,但是有一个习惯,却是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双字名与单字名的区别。

    王莽在任期间有一个怪癖,那就是对名字特别的看重,他一掌握朝中重权之后,立刻便是下了一道指令,把朝中各级官名给改了,由此可见一斑。而王莽对人名那更是在乎,在王莽的子嗣当中,有一个长孙原本是叫做王会宗的,不过王莽却并不喜欢王会宗的名字,直接便是下令让他把名字给改了,改成了王宗。

    如果王莽的大新朝能够延续下去,这个王宗的就将会是王莽的继承人,将来必定能够成为大新朝的皇帝。只是王宗却不愿意就这么干等着,和自己的舅舅合谋,想要夺了王莽的皇位,只不过此事还没有开始行动,就被曝光了,王宗畏罪自杀。被自己的长孙给背叛,王莽自然是气愤不已,又是一道诏命,把王宗的名字又改回了原本的王会宗。由此,就可看得出来,王莽不喜欢双字名,后来甚至还出台过一个叫做“去二字”的法令,规定当时的人们只准用单字名,只有在犯了罪之后,才恢复使用双字名。

    正所谓上行下效,王莽的这个喜好渐渐便是传了出去,甚至慢慢影响到了百姓。此后王莽兵败身亡,他所发布的“去二字”法令自然也已经失效了,但百姓们却是已经习惯了单字名,甚至将取双字名的人视为不光彩、贫贱之人,这种风气一直遗留到东汉末年。

    作为罗阳身边最核心的谋士戏志才,就是这样一个显著的代表,戏志才出身贫寒,祖辈更是获过刑狱,因此才会给戏志才去了这么个双字名。从小到大,戏志才可没有少因为这个名字的缘故而受人歧视,就算是和戏志才有同窗之谊的荀彧,暗地里对戏志才也是极为的轻蔑,一直到后来遇到了罗阳,戏志才才算是真正的熬出了头。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戏志才本人的确是有才华,值得罗阳重用。

    而在罗阳的帐下,除了戏志才之外,同样用双字名的,还有一人,那就是罗阳起兵早期,与周仓一同投奔罗阳的前黄巾大将裴元绍!

    裴元绍出身贫寒,早年曾经犯过偷盗罪,虽然王莽的“去二字”法令早已废除,但当时审理裴元绍案件的官员还是下令裴元绍改为双字名。之后裴元绍加入了黄巾军,因为有些拳脚功夫,慢慢被提拔为黄巾军中的将领。黄巾军大多都是贫贱之人,对于裴元绍的双字名也没有谁会在乎,久而久之,裴元绍也是习惯了这个名字。

    虽说是和戏志才一样投奔到了罗阳帐下,但和戏志才相比,裴元绍可没有那样出众的才华,而作为一名武将,裴元绍的武艺在罗阳早期的时候,还能算得上是中流水平,可到了后来,裴元绍那点本事可就真的算不上什么了。虽然罗阳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冷落了裴元绍,不过裴元绍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已经帮不上罗阳什么忙了,干脆便是自请跟着刘辟和龚都一起驻守荆州。不管怎么说,留在长安,远不如留在荆州有意思,至少刘辟和龚都与裴元绍一样,都是黄巾军出身。

    尽管是如此,裴元绍对于罗阳的忠诚却是没有丝毫变化,在裴元绍的心里,是罗阳让自己从一名贼寇、待罪之身,提拔到现在的荣华富贵,裴元绍情愿为罗阳肝脑涂地,以报罗阳对他的知遇之恩。这次罗阳下令让荆州驻守的兵马执行任务,裴元绍可是兴奋得很,因为他终于有机会再次为罗阳效命了。可以说,对于这次伏击行动,就算是刘辟和龚都也不如裴元绍来得有精神!

    按照先前所布置的任务,裴元绍是负责指挥兵马推那些巨石截断义军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