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中国古代诗歌

多多的卖弄一下了!

    “我有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就从“郊寒岛瘦”开始。“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

    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覬竟日嚼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2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覬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小鱼、彭覬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显然这是苏轼对孟郊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一系列的联想出现的。每一个联想虽可能由于诗的某一风格因素所印但其实又是对于诗的整个风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这一个个的印象造成了一种“清冷”的总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说的“要当斗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与贾岛相比。从“清冷”又进一步转移产生“寒”的感觉。

    我们可以再证以其它人的论述。对孟郊诗的风格特色有这种感觉的人还不少。例如贾岛在《投孟郊》诗中提到“容飘清冷余自蕴襟抱中”。他注意到了孟郊诗的清冷意境并且指出这种清冷意境与他的襟抱有关。欧阳修说:“堪笑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萤飞露湿吟秋草”这样一个境界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用这样一个意境来说明孟郊与贾岛的诗的风格显然也出于联想。范晞文更引孟郊的《长安道》诗:“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说孟郊的诗“气促而词苦”。所谓“气促而词苦”主要也是指感情基调的悲苦凄凉。从他所引的这诗可以看他要强调的是弥漫于孟郊诗中的悲苦凄凉的情调。这种情调给人的感觉当然也还是“清冷”。又如葛立方说孟郊诗“皆是穷蹙之语张文潜说孟郊诗”“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张戒说郊诗“寒苦”。魏泰说郊诗“寒涩穷僻”意思都相近都是指郊诗给人的悲苦凄凉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感情上和清冷是相通的与苏轼的所谓“寒”也很相近。

    我们还可以直接证以孟郊的诗。郊诗虽也有少数篇章如《游子吟》那样脉脉深情如登科后那样轻快自得但大多数描写的是穷悉失意的生活境遇意境清冷调子凄凉。”说完后看了看台上的老师用眼神示意道:“满意不?”

    6媛当然理会天刹的意思小脸红红的点了点头!

    那知道天刹得势不饶人继续说道:“古代诗人大豆注意这么几点:一是传神。它只是把某种类型的意境的美传神地描述出来让我们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去领会、去想像、去再创造。它不是详尽地描述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画面告诉我们如此而已更无其它。它更不是理论的辨析引导我们去思考、分析、判断。我们的传统诗歌风格论往往很少理论色彩而更多艺术的气味。在传神这一点上它就和艺术创作十分相近。“郊寒岛瘦”这个“寒”字“瘦”字没有传神妙法是难于创造出来的。而传神正是它的最大特点。它能把诗人的风格特征恰切地、生动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也只有传神才最适于表述不同的诗歌风格。前面说过一个诗人的风格是由许许多多的诗的意境的美集中、概括为意境类型即为一种诗美类型表现出来的。它具有每个具体的诗的意境的美的主要特点而又不同于每一个具体的美的意境它的容量是十分巨大的。要把这个容量巨大的意境类型表述出来传神是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用一个明确的、范围严格的界说用一个特定的画面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