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及他们的

鲜的表演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大家都愿意看,所以朱绍文的相声列为当时“天桥八大怪”之首位。

    穷不怕朱绍文学最擅长撒前秦女诗人苏若兰的杂体回文诗。据《晋书.列女传》载:“滔被徒流水洗,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双据唐《璇玑图序》中说,是因家庭纠纷,窦滔与其妻断绝音信,苏氏自怨自艾,伤感至深,遂织锦文,五彩相彝,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约八百余音,纵横反复中皆可为章句。派人送到其夫留镇的襄阳,窦滔看罢极受感到,遂将苏氏接到身边。

    穷不怕朱绍文在表演时,他先讲《苏氏惠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本事,然后便抓起白沙,撒写出一两首诗,例如:

    麟龙昭德怀圣皇,人贱为女有柔刚;

    亲所怀想思谁望,以贞志一吉所当。

    若将此诗反过来读,便成如下一首诗:

    当所吉一志贞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刚柔有女为贱人,皇圣怀德昭龙麟。

    “穷不怕”朱绍文讲《璇玑图》本事撒写苏氏的回文诗,在中国的相声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堪称一绝。他凭借自身的深厚的文字功底,运用到通俗易懂的讲解过程中,将一大批观众吸引到自己的周围。

    他还经常撒写一些《名贤集》上的词句,每条词句撒出来后,他便阐发一番议论,如: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

    猛虎常在当头卧,困龙也有上天时。

    这些名句,经过他浅近精辟的讲,往往给观众一些生活哲理方面的启迪,使观众在娱乐中接受了道理。

    寓庄于谐,是“穷不所”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他常将部首偏旁相同的几个汉字凑在一起构成合辙押韵的词语、词组或短句。比如:“三个字同头芙蓉花,三个字同旁姐妹妈。”又如“三个字同头常当当,一三字同旁吃喝唱。”当他补充说:“皆因吃喝唱,才落得常当当。”“你们看,吃喝唱要不得呀!各位看看,从我这里,学到对联,又学到立身处世之道,利莫大焉!各位愿意赏几个小钱,供我吃窝窝头,那就感激了。话又说回来,我穷不怕,各位就是不给个小钱,我也不转弯骂人。”他的话往往使人俊不禁,使人在轻松快的笑声中,悟出了勤俭持家、孝顺父母的道理。

    “穷不怕”朱绍文所编的相声段子有不少流传至今。如巧妙讽刺当时官吏**贪婪的《字象》,劝人行善的《大实话》、《宝玉自叹》、《堆子兵做梦》等。在形式上有以说为主的单口相声《老倭国斗法》、《乾隆爷打江南围》、《假斯文》,对口相声《保镖》、《黄鹤楼》,三人相声《四字联音》等。朱绍文有四个徒弟:贫有本、富有根、徐有禄、范有缘。现在说相声的大鑫是继承朱绍文这一派,而且不断兴旺发达。

    “穷不怕”朱绍文是相声艺术早期的代表人物。由于他说唱技艺均高超,而且创造了双口相声表演的新形式,开拓了新的领域,为相声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他颇受同时代与后起相声人的崇拜和尊敬。目前曲艺界传世文物中,有“穷不怕”遗留下来的一副竹板,长约米米,两块椭圆形竹板遥的非常光亮,竹板后刻着一首五言诗,每块板后面刻两名,其内容是:“日吃千家饭,夜宿古庙堂:作犯法事,哪怕见君王。”还有一副竹板无下落,据说上刻:“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

    清代文人杨曼卿在《天桥杂咏》中有七言诗赞“穷不怕”:

    信口诙谐一老翁,招财进宝写尢工。

    频敲竹板蹲身唱,谁道斯人不怕穷?

    日日街头撒白沙,不需笔墨也涂鸦。

    文章扫地寻常事,求得钱来为养家。

    (二)醋溺膏

 

    -->>(第2/2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