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丰臣秀吉的显赫战争

    丰臣秀吉以武力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遂于1592年4月动了对朝鲜的侵略。

    日军总兵力约十五万6军自釜山登6后长驱直入先后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挺进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但其海军在闲山岛被李舜臣击败。

    1592年底明朝开始派军赴朝参战。次年明将李如松收复平壤和开城日军被迫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开始与明朝和谈。

    1597年初和谈破裂丰臣秀吉6续增兵十四万、战舰数百艘再次进军朝鲜。1o月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大败日军明军也再次进入朝鲜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迫其退守蔚山、泅川、顺天等城。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全面后撤。明、朝联军于后追击最终在露梁海域歼灭日军万余人其残部退回国内战争结束。

    闲山岛海战(公元1592年)

    1592年日军侵入朝鲜后6军长驱直入而海军却在玉浦、永登浦、赤珍浦等地遭到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的袭击补给物资损失无数。为了及时补充6军给养日本海军将领九鬼嘉隆派出三路舰队侵朝同李舜臣舰队在闲山岛前展开决战。闲山岛水深利于朝军的龟船行动一开始朝军就利用小规模攻势诱使日军进入包围圈中待日军全部进入后隐藏在闲山岛北的主力立刻摆开了鹤翼阵同时从正面和侧面击溃了日军。此战共击破日军59艘战舰、杀死数千人史称闲山岛本书转载大捷。此后不久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消灭了敌残余部队。

    1593年1月3日明将李如松率四万三千大军进驻肃川1月6日包围平壤次日起总攻。日本将领小西行长占有地利退缩在练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枪不停射击而李如松则凭借数量优势强攻同时以火攻对抗。双方均伤亡惨重连李如松的坐骑都中弹而死。最后明军疲劳过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长同样筋疲力尽无力再战连夜率残兵跨过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松派兵于后追杀歼敌六百余人。此战共消灭日军1646人生擒5人明军伤亡为796人。

    朝鲜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的最终战役。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退兵日军士气低迷。9月2o日中朝联军水6并进向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展开大规模进攻并同时强攻晋州。11月日军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提出和谈遭拒绝遂向海军将领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义弘集结了近五百艘舰船企图冲破联军防线打通回国地道路。在露梁海面与明将陈遴和朝将李舜臣的水军展开最后一次大规模水战。战斗中李舜臣和明朝老将邓子龙先后中弹战死但岛津义弘的舰队也被歼灭了二百余艘。小西行长仓皇率残部逃回日本朝鲜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对于信长给人有冷酷虚无的印象秀吉则给人有平易近人的亲切形象在加上他以一介贫农子弟能够攀升至权力的顶点自然散出一股草莽英雄的魅力。因此饱受身份制度桎梏之江户时代的一般庶民对秀吉的成功物语充满憧憬并多少抱有秀吉情结。江户时代也因而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秀吉一代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阁记》。

    同样以《太阁记》为书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于作者不同因此书名《太阁记》上面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濑甫庵的著作称为《甫庵太阁记》;川角三郎右卫门的作品则称为《川角太阁记》。若只以《太阁记》为题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阁记》。另外也有附上插画的《绘本太阁记》由竹内却斋撰写冈田玉山绘图自然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不过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版本的《太阁记》其内容皆与史实有相当的距离并且记载着各种有趣的轶事不过那是史实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则不得而知。

    在各种版本的《太阁记》中以土屋知贞的著作《太阁素生记》中所记述少年时代的秀吉之信凭度较高。不过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著作不如说是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