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四章 喜出望外

    第一次见到了鲜卑人,还是兄弟三人!是中部鲜卑大人拓跋诘汾的族人,长得和汉人完全不一样,一眼就能区别出来!红紫皮肤,宽面塌鼻,髡头!

    大哥拓跋真,四十多岁;老二拓跋旱,三十五、六岁;老三拓跋霄,二十多岁,皮肤稍白。

    拓跋霄的汉话说得很好,原来母亲是个汉人。

    史书记载,西汉初,匈奴以东的东胡游牧部落被冒顿单于(匈奴)击败后,退居乌桓山(今大兴安岭南麓,巴彦温都境内的乌兰山)和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北麓),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居北,乌桓居南。

    鲜卑的语言、习俗、社会组织也与乌桓相同,即由落、邑和部构成;邑有小帅,部有大人。鲜卑人善骑射,弋猎禽兽,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动物皮毛为衣。贵少而贱老,其性彪悍,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有仇必报。

    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虽无文字,而部落不敢违犯。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元狩四年(前一一九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击败匈奴左贤王,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和辽西五郡塞外,原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人随之向西南迁至乌桓的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而分布在大鲜卑山的拓跋鲜卑先祖不久也南迁至大泽,即呼伦贝尔草原一带。

    光武初年,匈奴人强盛,鲜卑人、乌桓人依附匈奴人,侵扰汉境,杀人掠货,幽州边疆天无宁日。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四五年),鲜卑与匈奴入侵辽东郡,太守祭肜率部出击,斩数万人,大杀匈奴人和鲜卑人的气焰。

    建武二十四年,王嫱(王昭君)的子孙呼韩邪单于挛提比率众南迁,对汉朝称臣,从此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

    建武二十五年,大汉在鲜卑驻地通驿使,辽东太守祭肜唆使鲜卑大人偏何率族人攻击北匈奴,用匈奴人的级换粮食、布帛和铜钱等赏赐。

    建武二十五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和朔方边境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展壮大。

    鲜卑则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和辽西五郡塞外。

    建武三十年(公元五四年),鲜卑大人于仇贲、满头等率族人归附,天子封于仇贲为王,满头为侯。

    永平元年(公元五八年),太守祭肜贿赂偏何率领族人攻杀了上谷叛乱的乌桓人歆志贲。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朝廷下旨,奖赏辽东官员。令青州、徐州每年初,从两州上交的税赋中拨给辽东郡二亿七千万钱作为守边、安顿鲜卑人、赈灾等费用,从此,明帝、章帝二世,边境安宁。

    元和二年(公元八五年),大将军窦宪派遣右校尉耿夔联合南匈奴、乌桓人、鲜卑人、丁零人和西域各族击破北匈奴。

    章和元年(公元八七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

    永元三年(公元九一年),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对北匈奴进行了最后一次致命的打击,迫使北匈奴彻底退出漠北,远走康居(今乌兹别克一带),进入欧洲,从此销声匿迹。北匈奴西迁的过程中,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鲜卑人因此占据北匈奴人故地,匈奴留下有十余万落(户),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北匈奴被彻底溃败后,与鲜卑同时崛起的还有乌桓族(乌桓,也称乌丸)。最早居住于大兴安岭以东,后南迁至乌桓山(亦名赤山)。因与汉朝共击匈奴有功,建武二十五年(公元四九年),汉光武帝同意乌桓人内徙。自此,乌桓人冲破边塞之禁,入居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和上谷

    -->>(第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