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三章 吴县顾元叹

正赶往郴县的路上,进入野狼谷集训。

    纵观天下,重甲骑兵还无军队使用,主要是铁料产量太低,费用太大,养护也繁琐,对马匹和士卒的要求很高,机动性和灵活性也差,不宜组建太多!两军阵前,震撼敌人。

    配备河西马,一人双马,机动性就有了保证。

    南、北部军械营全力打造了一千套马甲: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

    骑手双层盔甲(内层皮甲、外层铁甲,带面罩的铁盔),配备三丈四尺(八米)长、腕口粗的铁矛。

    像中世纪的骑士!

    卸掉马甲和皮甲,换成铁枪、马刀和弓箭,就成了一支轻骑兵!

    历史上,蒙古人远征一般都是一人双马或三马,带有大量母马,马奶和马肉充当给养,可以减少后勤的压力,但这种方式只能在草原上可行;在中原,何处能找到充足的草料?

    孙嵩、韩琦、蒯明和张昭忙得不可开交,做好三万人出征的准备(要是让刘靖统军,他就带上三万人,多些自己人好办事!凉州本地将士有些同情韩遂、王国,出工不出力)。

    华佗带着一群弟子上山采药,订购治疗刀伤、痢疾,预防瘟疫的药材。

    田武、张成和李江带着义从营在城外刻苦训练起来。

    邹兴、田英、李金和牟中带着特种斥候营在东城墙外练习攀爬城墙,什长都配备了一套千斤爪(孙嵩设计的,刘靖稍加改动),这时代的城墙多是粘土垒积而成,一般小型的铁爪受力面太小,土石崩裂,只能把铁爪做得大些,受力面是小型的三、四倍,解决了受力的问题,但碰撞产生的声音过大,缠上破布就解决了!只有在实践中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早到晚的练习,一段时间后,城垛千疮百孔,刘靖走后,太守王睿要派人修城墙了!

    黄芪的神箭营扩充为义从营神箭曲(一千人,配马),从王国的手下征募了三百人,从蔡瑁手下征募了三百人,分为左右前中后五屯,左屯李凌锋(军侯)、右屯薛飞(军侯)、前屯马德(假军侯)、中屯李云(屯长)、后屯张翔(屯长)。

    刘靖身边有了二千二百人的义从!

    刘靖是这支军队的灵魂!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军队负责!

    庄兴从野狼谷带回来十匹训练好的战马,交给了梅芬和邹承,童子军的大孩子们可以练习骑马了。

    刘云和刘雨姐妹俩无事可做,闲得慌,三人不能总待在床上做*爱,她俩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刘靖可受不了!给她们找点事做,受点累,不会一天到晚缠着刘靖。

    任命她俩为童子军正副统领(无军职,无军饷),统率童子军,两人好像天生具有领导才能,恩威并施,几天下来,把二百多小家伙治理得服服帖帖,连黄清、童渊、淳和和典飞这帮师傅都听她俩的。晚餐时,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讲童子军的趣事,哪个罚了站?那个挨了马鞭?哪个从马上摔下来?哪个不敢上马?韩丰、许褚、赵云和魏延听了,觉得脖子凉,对两位夫人一脸的敬畏,韩段、张成、典韦、牛威和许浩嘿嘿地笑,小萍、林芝和桂芳等一脸的羡慕。

    “大妹、小妹,你们是不是常常用本官吓唬他们?”

    嘿、嘿……两人不语,埋头吃饭。

    -------

    一天下午,刘靖带着韩丰、典韦、许褚、赵云、魏延、牛威和许浩在军械坊观看张艺等工匠制作拒马。

    韩丰和林芝亲亲热热地粘乎了一周,也待不住了,硬要跟着刘靖到处转转,但他还没有傻到提前回澧水大营去。

    “大人,张先生带着家眷回来了。”张成带着许明进来禀报,张成他们正在城外训练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