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九章 三喜临门

,一身布袍,高帽。

    “庶民张仲景叩见征西大将军!”

    “快快请起!”

    “多谢征西大将军!”

    “本帅久闻张仲景的大名,走走,进屋谈话,外边寒冷。”

    “征西大将军先请!”

    二个童子,高一点叫张明、十六岁,瘦一点叫张德槐,十五岁,两人一脸的机灵,是张仲景的二个徒弟。

    一行人进入屋内,分左右坐下。

    牛威、魏延、庄兴和许浩端上热茶。

    “元化,一路是否顺当?”

    “回禀大帅,一路还算顺当,但一路上难民的队伍不断,北面的叛乱不小。”华佗面色严峻。

    “子纲的赈灾情况如何?”

    “回禀大帅,末将看到城内有三、四万难民,陈县令都已安置妥当,难民对征西大将军感激不尽。”

    “仲景的家眷是否安置妥当?”

    “庶民回禀征西大将军,都已安置妥当,家师能得到征西大将军的赏识,感激不尽,但年事已高,不能远行,叮嘱庶民为征西大将军效犬马之力,以报征西大将军知遇之恩。”

    拜张仲景为郎中营军司马。

    “大兵之后有大疫!本帅猜测今年可能爆大范围的瘟疫和伤寒,元化、仲景,你们先把日常琐事交给众徒弟,潜心研究瘟疫和伤寒,要是研究出几付行之有效的方剂,你们将功德无量!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所有花费由征西大将军府负责。”

    “属下遵令!”

    晚上为张仲景接风洗尘。

    由于我的横空出世,伤寒论的研究提前了二十年,意义深远。

    从二月初开始,凉州、三辅境内的士卒和民夫陆续返回。

    徐荣、麴义和辛曾也从长安回来了,徐荣、麴义赶到榆中来看我,三人面色红润,高高兴兴的,给我带来了不少土特产。

    大军展开了训练。

    --------------------

    二月上,皇甫鸿、段毅也一起回来了。

    幽州下起了暴雪,大军施展不开,皇甫嵩在渔阳和叛逆对峙。居住在上谷郡的乌桓大人难楼也蠢蠢欲动,官军将面临两面受敌,形势不容乐观。

    二月中,荀攸从颖川回来了。

    一路风尘仆仆,他身后除了四位熟悉的义从外,还有一位二十五、六岁的英俊青年,瘦长,气度不凡,和荀攸的长相相似,一看就是一家人,荀攸对他毕恭毕敬。

    “叩见大帅!”

    “公达,快快请起,外面风冷,到帐内说话。”

    “多谢大帅!”

    刘靖拉着荀攸的手进了暖和的军帐。

    “请大帅恕罪,末将未经容许,就私自带来了末将的叔父大人。”荀攸急忙引荐跟在他后面的青年。

    “荀彧、荀文若。”刘靖脱口而出。

    “征西大将军知道庶民?”年轻人一脸惊讶,神采飞扬。

    “本帅早就听说颖川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今日有缘相见,真是三生有幸!来、来,坐下说话!”刘靖不容分说,拉着荀彧的右手到木案前并排坐下。

    荀彧受宠若惊,有些手脚无措。

    “叔父大人不必拘束,大帅和属下们在一起非常随便。”荀攸忙解释。

    荀攸比荀彧的年龄大一截,还要喊他叔父大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辈分,长幼有序。

    荀家是颖川名门,荀彧的祖父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的名士,他有八子,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历史上虽然荀攸出道比荀彧早几年,但最后还是荀彧向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