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一章亲赴前线

无退之人在场的四人都很符合只是李德林和高颎两人杨坚一向视为左右手不想放他们离开自然是属意郑译或刘昉两人中的一人这两人虽然于治国打仗不行可是能在权力当中打滚最善察颜观色正好将前线有异心之人镇住。

    见杨坚的目光望向自己两人都打了一个寒颤他们都是胆小怕事之人要不然宣帝死时也不会一心依附杨坚此时要他们上战场那就等于让他们去死无异。

    郑译抢先道:“丞相下官老母在堂实在难予分身。”

    见郑译抬出老母刘昉急了:“丞相下官从未担任过兵事到了前线恐将士不服反生变乱否则下官定能主动请缨。”

    见两人如此推脱杨坚心中大为不喜不过这两人为自己辅政出过大力倒也不好强迫顿时眉头紧皱高颎心中一动自付在丞相府事事都让李德林争先不如到前线走上一场。

    正当高颎想主动请缨时杨勇抢先开口:“父亲大人孩儿愿走上一场。”

    “你?”杨坚望向自己的长子如果长子再大上几岁以他的身份简直是最佳人选只是此事太过重大杨坚不免担心儿子太年轻处事容易冲动如果到前线胡乱指挥一番就遭了。

    杨勇见父亲犹豫连忙道

    亲放心孩儿到了前线必定不会乱动事事听从韦元若是呆在京师杨勇根本无从挥自己地影响如今有一个这样和各个领兵将领并肩作战的机会。杨勇当然要抓住。

    “这个……”杨坚不由向李德林望去上次与突厥交战儿子虽然显露出领兵才能但太过冒险如今叛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朝庭还有绝对优势只要步步进逼胜利多半是朝庭如果冒险。反而有可能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

    李德林心中也是挣扎不已杨勇的身份无疑很合适但年轻人难免热血冲动如果与韦孝宽起了冲突结果反而更糟。只是直说出来难免将杨勇得罪杨坚摆明了要当皇帝以后杨勇就是太子得罪太子可不是一件好事。

    高颎心中一动:“颎愿为世子副手。一同前往监军。”

    李德林暗骂高颎滑头不过有高颎一起前往自然没有以后的顾忌:“丞相既然昭玄兄愿往世子大可去得。”

    “唔睍地伐还年轻那就以昭玄兄为正使睍地伐为副使一同前往前线监军。”杨坚将此事定了下来。

    “多谢父亲大人。”为正为副杨勇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这次出京地机会。

    高颎和杨勇两人只是去监军因此并没有带多少人马杨勇连同自己的亲兵在内只抽调了二百余人作为护卫而高颎更是只带了李浑、于让两人同行一同奔赴前线。

    元清儿与杨勇成亲只有半月丈夫就要离开。自然是依依不舍一直将杨勇送到城外在灞桥才洒泪而别。

    出了长安一行人顿时快马加鞭数日之后已经来到前线尉迟迥以城为都双方军队对持的地方却还在沁水由于三军将士的迟疑不前此时连泌水上面的大桥还没有架好。二十多万大军只能停留在泌水西岸。听到朝庭监军到来韦孝宽连忙招集东线将领一同迎接。

    韦孝宽、梁士彦、宇文、元谐、宇文述、崔弘度、杨素这些人无一不是大周朝堂重臣皆有国公之爵杨坚在取得大丞相之职后也还需要依靠皇帝诏令才能对他们随意调动。

    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诏令都是丞相府地意思接受了皇帝诏令也就接受了丞相指挥。丞相世子亲自充当钦使谁也不敢怠慢。许多人赶了数十里来到离泌水最近的平阳郡迎接高颎和杨勇两人。

    韦孝宽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满头白花苍苍全身披甲显得精神抖擞在平阳郡城下接过高颎带来的圣旨向两人问道:“本官已在平阳郡准备好了钦使下榻之地两位钦使路途劳累是否就在平阳郡暂时歇息。”

    高颎笑道:“不用我等到前线是督军可不是享受前线情况如何还请国公讲解一二。”

    “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