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心肺复苏术

指与心脏的接触面尽可能大,避免用指尖抓挤,以减少对心肌的损伤,甚至穿孔。挤压时应避免心脏扭曲,用力要均匀、有节奏,频率是每分钟~8次。挤压动作宜稍慢,放松时应快,以利血液充盈。右手疲劳时可改用左手。

    2.单手压向胸骨法术者右手拇指牢牢固定于切口前方,即胸骨上,其余4指放在左心室后方,将心脏压向胸骨纵隔面,有节奏地推挤。按压时,力的传导为右手掌指→左心室壁→室间隔→右心室壁→胸骨。相当于两个面的力量均匀压在室间隔。按压频率,**每分钟~8次。注意在按压时不要压心房,不要使心脏扭转移位,手指力量不要作用在心脏的一点上。每次按压完,要迅速放松,使腔静脉血充分回流入心房、心室。

    3.双手按压法右手放在心脏后面,左手放在心脏前面,两手有节奏地按压和放松。这种方法适宜于按压较大的心脏。

    心脏按压时不要切开心包,既有利于争取时间,又可减少心肌的损伤;但可在心脏前侧分开纵隔胸膜,使按压更为有效。如果心包外按压不能使心脏复跳,或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作心包外去颤失败时,应在膈神经前方切开心包,直接按压心脏。

    如果按压有效,可见心肌张力逐渐增强,柔软、扩大的心脏变硬、变小、心肌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时,肌纤维细小的颤动可渐变粗,最后甚至自动恢复心跳。此外,和胸外按压一样,可见面色好转,瞳孔缩小,呼吸恢复,并触及大动脉搏动,听到血压。

    如果心室纤维性颤动不能自行复跳,则应作电击去颤。去颤前应先作按压,改善心肌缺氧,加强心肌张力,使颤动波由细颤变成粗颤。必要时,应用药物去颤。首先选用肾上腺素mg静脉推注法,使颤动波由细变粗,再用2%利多卡因~2mg/g静脉推注去颤。如利多卡因药效不佳,可用溴苄胺和适量5%碳酸氢钠。目前认为主要给药途径以静脉最安全、可靠,为首选药,且以膈肌以上的静脉为好,气管内给药为次选。气管内给药后要立即正压通气,使药物弥散到两侧支气管,经支气管粘膜的毛细血管吸收入左心。心内注射途径易造成心肌、心内膜损伤。近年来实验研究认为心脏复苏中肾上腺素最佳剂量为2.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血流量。但应注意如此大剂量也是肾上腺素毒性反应的剂量,可能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带坏死,损害心肌和血管,复苏后产生胸腹痛、一过性高血压和肺水肿。还可注射%葡萄糖酸钙或3~5%氯化钙ml,使心肌张力增强。然后将两片用盐水蘸湿的(或用盐水纱布包裹的)电极板分别紧贴在左右心室壁,用5~9瓦秒(焦耳)直流电电击去颤[图4]。一次电击无效时,可继续按压,并重复注射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再次电击去颤。必要时可提高电压。去颤成功后常自动恢复心跳,或经过心脏按压后复跳。反复电击无效时,应加用5%碳酸氢钠2~3ml,或.2%乳酸钠~2ml,以纠正缺氧后的酸中毒,必要时可反复注射。同时,可在心室内注射%普鲁卡因5ml,或利多卡因mg,或普鲁卡因酰胺~2mg,以减低心肌的应激性。此外,应注意循环量是否充足,考虑加快输血,甚至动脉输血,并可直接经主动脉加压注射血液,以灌注冠状动脉。只要心肌对各种治疗有所反应,即应坚持抢救,不可轻易放弃。

    在心跳恢复,血压逐渐稳定后,胸壁和心包切口即开始出血,应予仔细结扎止血,并冲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经后侧作心包引流切口,缝合心包。在第8肋间腋后线作胸腔插管引流后,分层缝合胸壁。

    [术中注意事项].

    在发现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脉搏和心音消失,以及听不到血压等症状后,即应当机立断,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为反复测听血压,更换血压计,另请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