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五章固守

    第一百八十五章固守

    呃,这一章可能有点儿,……枯燥,不喜的可以跳过,不耽误后面的故事……

    眼见着爸爸看似随意地回答着阿宣,眼睛却盯着宝晨,宝然后知后觉地明白,这次生存教育的主要目标,其实是即将远行的宝晨,几个弟弟妹妹算是陪绑,而貌似主角的阿宣阿宁,只不过适逢其会。

    、

    “什么?任务?哪里有这样的任务现在全国都在改革开放,号召大家凭自己的力量生产致富劳动致富,明明知道收入不好,为什么还派这种任务?”阿宣还在追问。

    “收入不好?那也得种不种吃什么?想当年有些人,就算是地里什么都收不起,不还是照样儿得去种那也是任务”这回是山东大叔在回答。

    宝然知道,他在讲当年边界上的“政治田”,年年颗粒无收,却又年年执着地去种,哪怕有时收获的,是子弹与鲜血。

    、

    (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插播一点儿背景知识了。以下两段出自资料,咳,……那个不算字数……

    1954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和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率领十万进疆官兵,其中就包括陶峙岳麾下的原国民党起义军,还有六万家属,就地集体转业,组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他们有个口号:“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

    他们的职责:屯垦,安营扎寨,垦荒开地。戍边,保证这一片辽阔而复杂的疆土稳定发展。)

    、

    在完成这些是非功过一言难尽的职责之前,他们首先面临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聊以果腹的口粮,他们赖以容身的瓦梁,全都得靠自己解决。

    远在成立之初,就有定规:兵团属地,不得占用当地居民的农田牧场,不得与当地百姓争利夺益。他们的一切,从零开始。

    他们的农田,从戈壁开始,他们的家,从地窝子芦苇棚开始,而宝然他们现在身处的五脏俱全,绿树成荫,号称戈壁明珠西部小上海的石城市,就从喷泉广场前的那一口水井开始。

    、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他们有了硕果累累的林亩条田,他们有了牛羊成群的畜牧种场,他们有了宽大平整的街道,他们有了清洁美丽的广场公园。

    可是建设兵团下属一百多个农牧团场,大多数都是沿着天山南北两大沙漠的周围,和占陆地国界四分之一的绵长边境线错落分布,所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以及今后的几十年里,一直都在同泛着白花花盐碱的戈壁滩,还有那肆虐了千载的滚滚黄沙,艰难而不懈地争夺着贫瘠而宝贵的土地。

    、

    自古以来,人类与荒漠之间的比试较量就从未曾停止过。

    他们年复一年种植着红柳,沙枣,灌木,他们孜孜不倦播撒着芨芨草,苜蓿,梭梭木,他们小心翼翼巡守维护着沙漠上每一丝灰绿,每一根荆棘。几十年就这样,重复着这种艰辛单调,几乎是毫无经济收益的劳作。

    事实上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看到日后,绿洲向来势凶猛的沙漠反扑,一路推进几十公里,荒漠与绿意犬牙交错的卓越成效,而现在,恐怕也没多少人明白自己正在做着怎样的牺牲,也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有着怎样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他们只是简单而朴素地尽着自己身为兵团一员的职责,依照计划和指示,一年年地耕种巡视,挣扎守护。

    这就是兵团。

    、

    阿宣还在消化着爸爸同山东大叔刚才拉杂叙述的这些话,半天不再开口,眼中满是迷惑的小圈圈。也难怪,很多本地出生长大的孩子,都没法儿把兵团讲得清楚明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