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育才建新学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公元1894年秋天相比中国其他地方人们的愁云惨淡处在长白山脚下“龙口街”一带的老百姓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安宁与祥和。农业的丰收给了人们一种富足感虽然每日里仍然紧张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笑意盈盈衬托得今年的秋天也似乎异常的美丽。

    此时在“龙口街”贺府西院召开的义勇军指挥部联席会议热闹非凡为了成立新式学堂的事情与会者争论得非常激烈。会上主要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以周天宇、邢亮为代表的“必须”派认为这是关乎义勇军和根据地兴旺展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解决;另一种是以张立三和镇上一些士绅为代表的“缓办”派觉得“龙口街”当前应以展军力和经济为第一位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暂缓。

    虽然义勇军在进驻“龙口街”以后为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异镇上许多保守的士绅仍然对义勇军的一些做法不甚赞同。他们认为:国家动荡、土匪猖獗壮大军队保卫乡土甚至买枪添炮那都是必须的;兴办工厂、展经济让众人得利都有钱赚自然也是应该的;但是开办新式学堂说什么还要请西洋人学习一些奇技淫巧的洋玩意儿可是即坏了祖宗的规矩又丢了国人的脸面。再说办学堂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是只赔不赚的买卖有什么用处?他们虽然表面上是赞同张立三的“缓办”说其实内心里根本就不同意办只是嘴上不敢明说罢了。

    听着两种不同意见的辩论李九杲和黄德贵二人互相看了看对方谁也没有表态。他们虽然不反对成立学堂但也认为张立三等人提出的优先展军队的想法很有道理。但他们也知道三哥(周天宇)提出成立学堂的建议肯定是经过大哥同意的因此虽然心里认可张立三等人的想法却丝毫都没有不同的表示他们宁肯私下里与大哥沟通交流也不愿意把兄弟之间的不同看法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

    李九杲、黄德贵当初与冯华三人结拜金兰一来是他们曾救过自己两人的性命又报了九杲的杀父大仇对他们有天高地厚之恩;二来是觉得他们言语新颖独特、振聋聩;行事光明磊落、豪爽过人。且言谈举止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概。

    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看法的正确。自从“铲不平”改编为中华义勇军以来他们在冯华的策划下连战连胜现在已经光明正大的成为了“龙口街”的团练摆脱了土匪的身份。尤其是冯华不仅性格坚毅果敢而且为人襟怀坦白待他们就象亲兄弟一样。现在他们对冯华可以说是自肺腑的信任、钦佩和敬服对冯华提出的事情他们也都是毫无保留的支持、执行。但李九杲、黄德贵也并不是无知盲从的人他们的态度表面上看似与文革时代流行的“理解的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他们这么做只是基于对冯华的绝对信任。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他们都要找到冯华问个清楚弄个明白。

    下午散会后周天宇和邢亮都因为手头的事太多没有吃饭就各自赶回了自己的驻地而李九杲、黄德贵却跟着冯华来到了他的房间。对于李九杲他们的来意冯华早就心里有数还未坐定他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咱们兄弟可是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地聊一聊了办学堂的事我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呢?。”

    李九杲笑了:“得了吧大哥!你早就知道我们要说什么。今天开会的内容你也不提前给我通个气儿弄得人想问不敢问想说不敢说把我的尿都快给憋出来了!”一句话说得冯华和黄德贵也都笑了起来。

    三人聊了几句部队训练和各地情报站的事冯华站起身向着门外喊道:“小董今天多给准备两份儿客饭!”

    话声刚落就见贺菱和警卫员小董端着几碟清淡的小菜走了进来。摆好小菜贺菱又返回去拿来了一小坛烧酒边斟着酒嘴里还说着:“谁也不准多喝每人一杯。”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