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育才建新学

的切身利益时他们与义勇军的矛盾立刻就尖锐了起来。

    前一时期为了扩大义勇军的影响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邢亮曾提议在“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仿效当年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实行“减租减息”。可是经过仔细调查才现当时的东北由于开禁不久绝大部分农民都是自耕农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只不过是由于个人财力的不同拥有的生产工具、骡马的多寡以及开垦的土地有多有少罢了也只有少数大户才会在农忙季节雇工。“减租”这一条的普遍意义并不大唯有“减息”这一项受到了普通百姓的热烈欢迎。

    那些小户人家因资金不足生活拮据免不了在添置农具或青黄不接的季节找富户借贷而过高的借贷利息还是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这项政策刚一提出立刻就遭到了拥有放贷能力的大部分地主富户及士绅名流的强烈反对。后来在以贺国光为代表的一部分开明士绅的带动下、义勇军提出投资工商业给予优惠奖励、再加上挥河地区说到底还是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谁有兵谁有势谁就说了算。那些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土财主和惟利是图的士绅名流们终究还是闹腾不起来他们抱着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想法也就默认了。但是由于义勇军的很多做法都会触及这些士绅名流的利益因此他们之间的这种观念与利益的冲突仍然是不可避免。

    月明星稀灿灿河汉也被月光夺去了迷离的光辉。迎着习习秋风冯华把思绪转移到了当前的形势上来:如果不是有贺国光支持义勇军在根据地推行的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都会举步唯艰。就拿今天上午讨论成立学校的事来说这帮封建思想严重的士绅名流们看到无利可图又出来作梗真是让人心头起火。

    想到这儿一向温文尔雅、性情平和的冯华心里也不禁有些浮躁:这统一战线是不好搞团结和斗争的火候如果掌握不好还真是会影响大局。哼这民主还真是不如独裁干脆利落!

    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冯华缓缓的在院中跺起步来下午开会时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眼前:下午会议重新召开后一直没有言的贺国光率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立新式学堂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富国强兵的关键是百年大计他坚决予以支持。贺国光言之后上午尚提议“缓办”的张立三也表示他没有异议。看到形势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士绅们也一个个没了话说。

    “贺大哥在根据地的作用还真是不可或缺啊!”想到这里冯华的心中忽的升起了一丝隐忧:“真是有一利就有一弊。现在虽然自己基本上掌握住了根据地的军权在龙口街的威望也在不断提高在义勇军内部的威望更是无人可及但义勇军名义上的总指挥贺国光的影响力也实在不容忽视。毕竟大部分的义勇军战士都是来自“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而且有不少人是冲着贺五爷的威望才来的。如果遇到了紧急突事件自己还真没有把握能将全部的军队都控制住。虽然自己目前与贺大哥相处的极为融洽但没有了军队的支持一旦生变故形势不堪设想啊……”

    冯华深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至理名言也知道黄埔军校在北伐时期的巨大作用。“要抓好部队干部的建设军校的建立至关重要!”冯华在心中默默地想着。

    新式学堂中先成立的是龙口军事学校和龙口技术学校校长分别由邢亮和周天宇兼任。校舍很好办街里还有不少的空地人力和物力也是现成的很快两座学校就初具规模。军事学校暂设步兵科、炮兵科、特种兵科和通讯科。第一期学员步、炮、特各招收2o人通讯科招收1o人共计7o人;技术学校暂设机械工业科、财会商贸科和医师护理科每科各2o人共计6o人。学期暂定为两个月冯华、邢亮、周天宇和李九杲、林喜以及老中医李济棠等人分别兼任两校的授课老师。另外在冯华的提议下会议还决定:由情报部长黄德贵负责郑偃武辅助立即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