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风云满京华

啊!”

    看到翁同龢率先难这些天经常往颐和园跑的徐用仪马上应奏道:“皇上翁大人所言虽非无理可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辽东、山东之旅顺、威海等要塞也尽入倭人之手我国如何还有再战之力。现如今门户不守京师空虚东海半壁尾难顾非修款不足以自存非弭敌不能以息战还请皇上下决心早日签约。”

    “就是呀皇上!失小利而保大体为今后计万不可意气用事。烟台换约日期已近还望皇上早日定夺如若衅端重起则大局危以。”孙毓汶也上前奏道。”

    “皇上议和之举所为图存息事也。然此约非惟不能图存而反以祸非惟不能息事而反以召戎。倭人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自问当无力量以战亡我。而我大清亦非无一战之力辽东不但尚有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钦差大臣刘坤一率领的数万大军和冯华所部的精锐之师而且京东亦有董福祥、曹克忠、聂士成、徐邦道及沿海驻扎各军。所谓‘门户不守京师空虚’不过是欺人之谈而已。”听到徐用仪和孙毓汶催促皇上签约李鸿藻立刻出来反驳:“况且倭人狼子野心得陇望蜀。今之所定条约无异于悉所敝赋以济盗粮独坐穷山养虎自卫不但目前之患愈深而且于日后之忧更大批约之事万万不可!”

    冷然一笑徐用仪反唇相讥道:“李大人我们真的那么有把握抵挡得住倭人的进攻吗?除了辽东因有冯华所部加以震慑可以暂时无忧外其余诸军中还有几人尚可一用。我北洋水师已尽数覆灭东洋兵舰该如何抵挡?如果倭兵从威海、莱州和登州出兵大清还能派谁去抵敌?况且大沽炮台也不是固若金汤如果日军攻陷天津则京师必然不保。”

    文廷式本来就看不惯孙毓汶他们此刻听了徐用仪的讥讽再也忍不住了:“我们可以迁都重新再战。我大清国地广人多只要能与倭人抵死相持百战不屈百败不挠决之以坚持之以久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徐用仪鄙夷地说:文大人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迁都?能迁到哪里去?难道遵化历代祖宗的陵寝也能迁走?”

    面对着徐用仪的咄咄逼人翁同龢在一旁帮腔道:“如果一味退缩让倭人坐大失了祖宗的基业即使宗庙社稷和祖宗陵寝得以保存又能如何?皇上,臣以为我们可以将赔款移作军费合中全力坚忍持之进行长期抗战。如此不出数年彼区区岛夷亦必罄厥财赋穷蹙而亡。”

    为了和约签订与否一事孙毓汶、徐用仪与翁同龢、李鸿藻早就不知争吵了多少次。现在看到翁同龢他们再次与之针锋相对地唱对台戏二人皆禁不住火冒三丈。孙毓汶厉声说道:“翁大人、李大人今日人心浮动一夕数变和约如果不尽快批准万一激成事变贻误邦国你们担当得起否?”

    “如此丧权辱国之条约如何可以签订?一旦苟且求和你我才是误国的千古罪人!”翁同龢一步不让地反驳了回去……

    听着众人口枪舌箭般地激烈争论光绪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起来:这样无休止地争吵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能再得到其他人的支持这件事仍然是个不了之局。

    想到这儿他向众位军机大臣轻喝了一声:“别吵了!如此吵闹成何体统?恭亲王不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见皇上询问一直沉默不语并未表意见的恭亲王奕訢清了清嗓子沉静地说道:“签约一事关系我大清之前途命运不可不慎。老臣以为当今之计可一面电令李中堂让其与伊藤博文电议商改割台条款以期挽回万一;一面再次电询节制关内外防剿诸军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江总督例兼南洋大臣)和署直隶总督王文韶(直隶总督例兼北洋大臣)令他们对和战问题各抒所见以备决策;另外还应致电俄、德、法三国政府征询他们对此事的意见。不过因为5月8日为换约日期为了不影响约本如期送达至烟台(换约地点)还应要求三国在5月1日以前予以回复。”

    看到恭亲王并未对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