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慷慨万言策

胡须故作惊异地回答:“啊!二位将军已经去过兵部了吗?这两天皇上龙体欠安军机处的事情又太多老夫也没顾得上往兵部大堂跑到让二位将军白跑了一趟。明日我就去兵部处理一下争取尽快安排你们觐见皇上。”

    原来按照惯例外省武官来京觐见要在十天之内由兵部尚书填写绿头签在第十五天上才由部院长带入朝房等候引见。自雍正年间设军机处之后兵部其实已无实权况且孙毓汶是军机大臣兼任兵部尚书每日里都要在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这兵部更是早已是形同虚设负责外省武官来京觐见倒成了几项主要工作之一。

    没等冯华二人说话他又再次问道:“不知二位将军目前下榻在何处啊?”

    “受岘帅(刘坤一字岘庄)关照爱护冯华来京后暂时住在礼士胡同岘帅的一处别院之中。”冯华据实回答。

    孙毓汶频频点头说道:“当前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全靠岘帅与冯将军力挽狂澜才让朝廷留有一丝体面。皇上可是日夜盼望冯将军从前线归来啊!”

    “大人如此说实在让末将汗颜这次来京城还有很多地方要仰仗大人予以提携照顾。前番只因辽东战事初定倭奴桂太郎仍盘踞海城一时间无法分身未想却让皇上垂悬冯华诚惶诚恐。”冯华恭谨地说道。

    “好说好说!冯将军年轻有为将来必定会前途无量。”孙毓汶嘴上应酬着心中却不无得意地想道:这冯华倒还知趣也知道来走我的门路。

    为了这次京师之行冯华可以说费尽了心思。他知道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夹缝之中他必须妥善处理好与各方的关系绝对不能在此刻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倾向来否则将很可能给义勇军的事业带来灭顶之灾。此次拜访孙毓汶他就是为了要联络一下感情不给人留下一面倒的印象尽量避免后党对义勇军的猜疑。

    三个人谈话的气氛异常轻松融洽厅中不时地传来几人的笑声如果被不明内情的人看到很难相信他们只是第一次见面。在又谈了一些辽东战事和京城风物之类的话题后二人遂起身告辞。

    送走冯华和李九杲孙毓汶拆开礼单的封口一张面额五千两的全国著名票号----“日升昌”的银票露了出来。看着银票上的数字孙毓汶不禁又是一愣:这冯华出手还真大方呀!

    要知道清初文官正一品大员的年俸银和柴薪银加在一起也不过36o两另有禄米18o斛外加部分蔬菜烛炭银和灯红纸张银没有一个官员能够靠它维持生活。雍正、乾隆年间各级官员的俸薪银翻了一番同时为了避免官员贪污另加了一项养廉银。虽然这笔养廉银远远过正俸但那些不合法收入仍然成为大小官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孙毓汶当然也不会例外。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还真是没错。冯华的主动拜访、谦恭谨慎以及一份儿重礼立刻就让孙毓汶改变了对他的一些看法:本以为这个冯华在辽东叱咤风云也是个眼高于顶、脾气又臭又硬的人谁知一见却还颇通世事、很知道些眉高眼低。‘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底下又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免俗。看来这个冯华到是可以拉拢一下!不过‘人心隔肚皮’还是应该再试探一番为好。

    想到这里孙毓汶的脸上禁不住露出了一丝不可捉摸的笑容。

    5月2日清晨宣武门外的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内十三个别院尤自灯火通明。为了做好今日去都察院上书的准备康有为、梁启和粤省的举子们几乎彻夜未眠。

    此时在北跨院“七树堂”的“汗漫舫”内连续伏案书写了一昼两夜的康有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一万八千余言的《上皇帝书》终于完成了。他先挺了挺已经僵硬的腰身又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手指然后站起身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长久压抑在胸中的那股郁闷之气终于随着万言书的完成痛快淋漓地释放了出来。

    看看天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