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三章(下)

亮步出房外后庞统与马谡的言辩正在激烈进行中……

    依山而建的鹿门书院许多院落在设计建筑时都有意无意地将鹿门山中的一些绝佳景观包容其中。泓潭荡漾清澈见底;林木葱翠奇石嶙峋……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诸葛亮带我观赏了几处雅致的景观后忽地笑着对我说道:“将军觉得幼常如何?”

    诸葛亮果然留意到了我对马谡的态度。笑了笑我转头说道:“聪颖机敏才华横溢……”

    “……亮与幼弟初迁至荆州时孤苦无依亏得季常(马良)一家对亮兄弟有颇多照拂。”诸葛亮微微一笑和声说道“幼常是季常最幼胞弟天资聪颖日后前途当不可限量。但亮适才观将军对幼常似有些不豫之色……”

    诸葛亮虽然才高当世但目前一则年岁较轻二则并不知道“后世”的一些事情又或者是被马家的恩情束缚住了眼界故而对马谡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流于表骄于心!”诸葛亮已经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再客套直言说道“马幼常天资绝佳但这轻浮虚躁的性格却是他的大忌。若这性情不改。日后难免会成为言过其实、难负重任的伪才……”

    听了我的话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半晌后点了点头说道:“将军说得不错恩师也曾这样说过……”

    “孔明你若真为马幼常着想就当与德公一并好生调教于他……”我看着诸葛亮认真地说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却利于行。若有机会孔明还是与马幼常谈上一谈!”

    诸葛亮与马家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从适才的情形看来马谡对诸葛亮似乎也有些崇敬。两人地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由诸葛亮劝说马谡的效果可能会过庞德公或者是马良。至于如何去劝说以诸葛亮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就不需要我献丑建议什么了。

    “恩……”诸葛亮略一思索微笑点头说道。“亮代季常、幼常谢过将军提点……”

    “孔明。依你看德公移驾扬州的把握有几成?”想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我向诸葛亮询问道。

    “将军请恕亮直言恐怕希望不大!”诸葛亮摇了摇头叹气说道“恩师名利之心早淡当年数避景升公征辟隐居鹿门也是为此。另者恩师虽然虽然足不出鹿门山。但故土之情却也是颇深……”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说道:“借恩师在荆襄九郡之盛名及庞族与荆州诸宗族之鼎力维护鹿门书院可以然于世外不为世情所扰。也正因为此故恩师才可悉心教导鹿门学徒累出英才。若迁至扬州恩师人生地疏短时间里恐难赢得扬州士族地信任。纵然主公愿鼎力相助恐怕恩师也未必愿意接受……”

    沉思许久我缓缓点了点头……

    临来之前我曾对诸葛亮、庞统提及过请庞德公迁移鹿门书院的想法庞统考虑了片刻后表示赞同。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荆北仍可能会有战事生鹿门书院距襄阳太近能躲过一次战火的浩劫却未必能躲过两次、三次出于对庞德公o安全的考虑他认为若能将书院迁到江东去更为稳妥些。虽然考虑到庞德公可能不会接受但庞统认为凭借他与庞德公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服……

    当时诸葛亮未置可否。不过现在看来诸葛亮其实并不赞同我想法……

    但此刻亲自与庞德公接触过后加之先前听到我提议时地反应来看恐怕如我所愿的可能不大。

    庞统虽然与庞德公是亲叔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庞德公的了解反而比不上性格稳重地诸葛亮。

    当我和诸葛亮再次回到用餐的草堂内时庞统已然不知所终只留下马谡一人。

    不过马谡的神色看起来颇有些沮丧看来先前与庞统的辩论是以他的失败受挫而告终。

    向司雨询问了后才知道庞统似乎是去了后堂看来他是准备单独找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