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四章(下)

    去年九月中由张懿提出、再由诸葛亮修改的迁移治所的建议被大哥认可通过。按照原先的计划应在今年开春时将治所由寿春迁至庐江但因为荆州的一连串突事件、及其后的战事迁治之事被一直耽搁到现在。

    荆州战事之后曹操的军力有所损耗刘琦一方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要仰我军鼻息而存短时间内应该可以脱离征战厮杀之苦了。而且眼下还未到农务最为繁忙时候不会太过影响到寿春、庐江两郡的百姓。借着这个难得的良机大哥决定迁移治所。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搅扰到百姓此次治所迁移非常的简单。大哥没有让人在庐江大动土木修建新的府邸就直接以原来的郡守府作为州牧府。

    由于早知大哥将会迁治到庐江郡丞诸葛瑾事先已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工作。

    不到半个月的工夫原本应当很烦琐的迁治事务就已尘埃落定。

    大哥迁至庐江后寿春的守备重任就当仁不让地落在二哥身上。二哥以平北将军衔兼领寿春太守由步莺担任寿春郡丞辅助二哥打理政务。

    与此同时由鲁肃所提的增郡提议也被通过。

    山越。一直是困扰江东地一个大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汉、越之间纷争不断尤其是孙氏统治江东期间。山越族几乎是无年不反孙策、孙权兄弟也毫不手软有反必镇后来甚至将讨伐山越当作增丁补户的手段。使得两族地积怨越来越深。

    击败孙氏后我方采取恩威并施怀柔教化的各种方法大大缓解了与山越族之间的冲突但汉、越之间的矛盾却依然存在。据会稽郡丞邓芝地统计禀报仅去年一年。两族间就曾生大大小小的纠纷近百起情势恶劣时甚至险些演化成武斗幸亏执掌会稽军务的廖化果断地出动兵马镇住了场面。而后邓芝又不偏不倚地对双方的矛盾进行调和解决才使得局面不至于无法收拾。

    在两族生纠纷时一些汉人官吏喜欢偏帮汉人、歧视山越往往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有鉴于此鲁肃提出一个颇为大胆的建议

    将地域广博的会稽郡一分为二中、北部仍称会稽郡。在会稽南部山越聚居地新设一郡名为越郡。

    在江东诸郡中会稽是山越聚居最多地一郡。据邓芝去年年底统计出来的结果会稽郡内已有过2o万的山越族人其中青壮过1o万。而除会稽外丹阳、吴郡两郡地山越族人相加都不足5万了。

    鲁肃提出在新设的越郡中郡守和各县的令长皆由山越族人担任。但必须经由大哥任命。同时郡丞、典学从事、县丞这些郡县的主要政务、学政官吏暂由汉人担任十年后可归还山越族人。

    此外在郡、县中皆设立官学由汉人士子负责教化山越子弟。将来就从这些受过系统教育的山越子弟中挑选人才继任越郡的大小职位其中品学特别优秀者可以被推荐至别郡、乃至州牧府任职。

    鲁肃增设越郡的建议并非临时的突奇想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一套非常完整严密的计划。从近处看来这一建议有助于缓和汉、越两族之间的矛盾稳定会稽、乃至整个江东的局势;而从远处看来则是为彻底地同化山越族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乍一看似乎山越族从中得益但真正的收益者却是大哥。

    这一提议几乎可以算是后世“民族区域自治”的改化版。

    经过一番缜密地问询、讨论后大哥最终认可了鲁肃的建议并决定由鲁肃和对此很感兴趣的诸葛亮(已由荆州返回)两人共同负责增设越郡的具体事宜。

    许昌城外祭魂台上一道巨大的灵幡在风中飞舞时而高高飘扬时而又缓缓落下。

    曹操一身白衣孑然立于台顶凝望南方天空沉默无语。

    台下数千名顶素盔素甲的军士各持一面白色小幡肃然静立。自魂台南望一片白茫。

    以曹丕、曹彰、夏侯敦、曹仁、夏侯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