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二章(上)

    张鲁主动请让汉中一事虽然颇有些出人意料但毫无疑问这的确是帮了大哥一个大忙。

    以汉中的重要性旨在完成社稷一统的大哥肯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以我军现在的实力要以武力夺取汉中并非是什么难事。

    但问题在于一旦当真跟张鲁闹到兵戎相见那一步稳定汉中或许比夺取汉中的代价还要大。

    汉中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地方当地多半百姓都是五斗米教徒身为教宗系师的张鲁在汉中的威望的影响力简直堪比神明。这一点我当年统军在汉中作战时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饶是后来被曹操赶到巴东张鲁对汉、巴两郡百姓的影响力也并没有减弱几分只在最近两年就有数万百姓从汉中、巴东、巴中一带涌入巴东。而在原先的历史中张鲁降曹之后也同样有数万民众随他远迁到洛阳、长安等地结果等大哥夺取汉中之后不得不面临有地无人的窘境。

    一个人的力量居然可以大到这种程度!

    得汉中易稳汉中难。不过只要有了张鲁的配合一切困难将可迎刃而解。

    张鲁的态度相当诚恳他甚至恭恭敬敬地将汉宁太守印信呈献给了大哥。将如此重要的印信随身携带至庐江。足以证明张鲁让出汉中并非临时起意亦或是受形势所迫不得已使然。而一同参与密议地张鲁长子张逸和主薄阎圃对张鲁的举动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诧异或不满。

    大哥慎重思索之后没有做虚伪的推脱接受了张鲁的拳拳盛意。

    不过接过由我转呈的汉宁太守印信后大哥只是稍微端详了片刻。随即起身走到张鲁身旁双手托印奉还给了对方。

    对大哥的举动张鲁、张逸父子表情愕然大感困惑。静坐一旁的阎圃倒是微微露出些了然的表情。

    “大将军这是何意?”张鲁诧异地询问道。

    “公祺莫要误会备别无他意!”大哥笑了笑恳切地说道“汉、巴两郡几经变更。人心必然不定。人心不定则民生难复。

    由谁执掌汉中并非问题所在关键在于能否利于社稷一统利于汉中子民。公祺在汉中当政近2o载百姓信而敬服。值此非常时刻也唯有公祺才可迅稳固汉中人心恢复民生乐安。

    备谨代天子代大汉社稷恳请公祺继续执掌汉中。”

    张鲁神情凝滞微微抬头与大哥对视了片刻后。苦笑一声说道:“大将军这般重托鲁若是再言推托便显得太过矫情太过辜负厚意了!”

    “如此便恭敬不如从命了!”站起身!张鲁深深地大哥行了一礼“鲁今五十有七。料想以三年时间足以还朝廷一个安定的汉中。”

    三年。这是一个承诺!意外着张鲁准备在六十岁时正式让出汉宁太守一职。

    打通了张鲁这个环节汉中就已算被我方控制了八成。其余的问题诸如上蹿下跳的杨松之流已经不在话下。

    汉中问题的顺利解决甚至比打了一次胜仗还让人畅快。据有汉中不但意味着增加两个郡和3、4o万人丁更就此扫除了阻隔荆州与西凉的障碍。同时还使得我方形成了一个针对雍、司两州的半圆形包围圈而西川也已在望……

    十月二十一日。张鲁携阎圃及次子张富动身返回巴东准备会同荆州刺史部共筹收复汉中之事。

    同行而来的其余三子都被张鲁留在了庐江----长子张逸留朝出任谏议大夫四子张除留朝出任鸿胪文学五子张题因年岁尚幼暂于太学就学。

    离去之前张鲁还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在五斗米教祖师玄坛所在地----会稽云锦山(即龙虎山)设立教宗以便他日归隐之后能够在此宁心壹志主持教务。

    对此要求大哥欣然应允并派遣人手陪同张鲁所留下的几名祭酒前往云锦山勘察山势地形准备筹建教宫。

    十月下马良再由襄阳传书庐江禀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