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0大庆时得到迟来的艳福(2)

    令杜月笙引为欣慰的是孟小冬惠然南来。

    孟小冬与姚玉兰情同姐妹十分亲热两人不分彼此尤其形迹不离。孟小冬到上海姚玉兰立刻便将她迎到18层楼杜月笙和孟小冬也已有整整1o年不曾见面对于她的苦心学艺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爱重之余尤有不胜钦敬之感。

    孟小冬1938年12月拜余叔岩为师1943年余叔岩病逝她曾在暗无天日的沦陷区北平渡过8年寂寞黯淡的光阴。以一介弱质飘零天涯当她受到杜月笙的敬重姚玉兰的亲爱温情和煦使她心生感激。早年余叔岩病笃的时侯孟小冬曾亲侍汤药衣不解带达一月有余。因此如果说“看护”病人孟小冬的细心体贴早就有经验又比姚玉兰更高一层。即然在18层楼与杜月笙、姚玉兰同住她也就自然而然兼代起姚玉兰的侍疾之责她为杜月笙长伴枕边问寒吁暖这使杜月笙大为感动他没有想到在他老病缠身的花甲之年居然还有这一份迟来的艳福。

    杜月笙一生好旋在伶界以乐于捧角而出名。因此伶界人士无不对他尊敬爱重他在伶界人士的心目中是尊而可亲的长者无论认识与不认识伶界人士对杜月笙都有一份特别亲切的感情凡是到过上海的伶人不曾受过杜月笙帮忙者很少。孟小冬也多次接受杜月笙的钱财两人因互相感激而陷于爱恋其基本原因就由于这种感情上的相通而来难得的是姚玉兰心胸豁达她也仰慕孟小冬更了解杜月笙和孟小冬由互敬而终至互爱的心理觉得这一份纯挚真切的感情相当难能可贵。现在杜月笙已经是抱病延年、行将就木的人了只要世间还有能够使他快慰欣悦的事情姚玉兰无不乐于让他尽情的享受了。

    堂会十天盛况空前。金廷荪担任寿庆总提调他为此曾几次北上故都专程邀角儿。尽管在北平的四大名旦之三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都因为有事缠身不能南来其余大牌名角如莜翠花、马富禄、张君秋、芙蓉草、刘斌昆、谭富英、韩金奎、李多奎、阎世善、李少春、马盛龙则是一概到齐加上原在南方的梅兰芳、马连良、麒麟童、章遏云、裘盛戎、叶盛兰、叶盛长、姜妙香、杨宝森、马四立、盖三省、魏连芳等阵营自是空前的坚强再加上姚玉兰的一封私函邀来了余派老生、鲁殿灵光的孟小冬声势之浩大在胜利前后全国各地的平剧演出中没有第二个了。

    北来名伶大都住在金廷荪的南阳桥“老金公馆”名伶在上海的开销在义演票房收入项下支付角儿则一概不支酬劳。他们唱纯义务戏所有售票收入一律移充全国各地赈灾之用七天公开售票的义务戏演下来杜月笙大概筹到一百亿左右的巨款。这一笔数目即使在物价日涨的1947年也是相当的可观。

    义演前后历时1o天杜月笙由于生病一场女子戏也没有看过到是不少北来名伶纷纷的上18层楼探疾杜月笙在病榻上向他们连声道歉并且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只要喘疾稍愈精神体力许可他一定要抽出时间跟大家聚一聚。

    在杜寿堂会演出中最令人瞩目的一对名伶推余派嫡传孟小冬和在敌伪时期曾经蓄须拒演的伶王梅兰芳。这是两位举国无出其右的名须生与名青衣。孟小冬破例粉墨登场已经使杜月笙面上飞金光采万丈而梅兰芳在1o日之内连唱8出大轴仅只回避了与孟小冬同台的两场这更是岂同小可非比寻常。要不是梅兰芳和杜月笙交谊深厚推说一声跟孟小冬同时演出多所不便他比程、荀、尚三大名旦更有理由不来参与这次杜公大寿的义演了。

    因为伶王梅兰芳和冬皇小冬曾经是一对恩爱夫妻。

    早在1926年孟小冬下嫁梅兰芳这是尽人皆知的一件梨园韵事以冬皇配伶王珠联璧合旗鼓相当是菊部佳话。

    原来孟小冬系出梨园世家但是她自小生长在南方才13岁便在上海大世界乾坤剧场献艺唱的是“谭派须生”和名影星李丽华的母亲张少泉、香港老令工粉菊花同台演出1925年她到北平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