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世界大战 第六十一

    旨为洲7年东线战场的英雄。兴登堡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呻卫月写道:“在我们同俄国人的战斗中,我们不得不把堑壕前成堆的敌尸搬走,以肃清射界,来对付新的进攻浪潮”

    没有错,这就是旧口年东线战场的全部事实。

    作为德军的总参谋长,法尔肯海恩是一个。典型的所谓西线派。这就是说,他相信大战只能在西线取的胜利,因此他仍抱着实施突破的幻想不放。但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则认为,只要他们采取的战略,在东线进攻的胜利也一样可以带来决定性的成功。最后还是由德皇裁决了这场争端,在保证不削弱西线的前提下,抽调两个新动员的德国师加强东线,由兴登堡统一指挥整个东线作战,分别从东普鲁士和熔尔巴阵让对俄国动钳形攻势,以期一举击破俄军主力。

    俄国人对这场即将来临的打击准备得很差。当时服现役的数百万俄军士兵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没有步枪,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在战斗中用阵亡者的武器来装备自己。有些人没有靴子穿。弹药奇缺,以致每门火炮每天的消耗量限于大约四炮弹。轻武器分别从许多国家进口,规格五花八门。俄军的补给系统也陷于紊乱,**和自由放任,像白蚁一样钻进了这部笨重的军事机器的心脏。

    对于俄军来说,这是一场大失败,更是一场灾难,几十万俄军遭到伤亡,被囚于德国或奥匈的俘虏营中。东线俄军最高统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被撤职,他成了宫廷阴谋、政权内部的**和战场上的灾难的牺牲品。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又是一次伟大的战术上的成功,但战略性的胜利却从他们手中悄悄溜掉了。俄军的主力并没有被消灭,更重要的是,俄国人像传说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似乎每次被打倒以后重新站起来时比以前都更为强大。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此也感到无奈。

    现在情况生了一些变化,俄国人又要开始新一轮进攻了。

    在此之前,法国已经多次开始呼吁俄国在东线展开一次针对德国的攻势,希望藉德国调拨更多部队应付东面俄国的攻击,以助于减轻他们自己的军事压力。尼古拉二世从骨子里是亲法的。对于法国人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应,俄国则通过动一场损失惨重的攻势作为回应!但此战只使德国遭受不足俄国十分之一的伤亡,也没有使德国人从西线调走一兵一卒。

    现在俄国人聚集起了新的力量。新的有战斗力的士兵被补充津前线的部队,沙皇又从禁卫军中抽调了几个精锐师过来加强。

    最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阿列克谢埃弗特上将只想继续他所一向奉行的抵御性战略,并对另外一位指挥官勃鲁西洛夫所要采取的攻势战略抱持反对意见,虽然埃弗特一直也是尼古拉二世甚至皇室的坚实支持者,不过最终沙皇还是坚持批准勃鲁西洛夫的计划。攻势目标便是在上一年失掉给同盟国阵营的两个城市,哥佛尔和伦伯格。

    勃鲁西洛夫的计十分吸引人。既然在战场上很难打击德国人,那么可以通过进攻他的盟友奥匈帝国来从侧面打击他们,而且与德军相比较,奥匈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其中相当一部分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士气明显不高。

    勃鲁西洛夫动的全力以赴的攻势,在突然性掩护下,从杜布诺以北,直达靠近罗马尼亚边境的德涅斯特河。一些无心作战的奥匈军队很快陷入了困境。北线的奥匈第4集团军和南线的第7集团军,在体力上和士气上都崩溃了,奥匈帝国中唱反调的少数民族干脆开小差到后方去,有的甚至同俄军中的斯拉夫同族人联欢。胜利的消息让沙皇深受鼓舞,也让他对勃鲁西洛夫充满了信心,他甚至下令彼得堡的报纸预留版面,以用来刊载更大的胜利。

    尽管照例生了补给短缺和运输困难的情况,俄国的其他集团军群也没有安动许诺的辅助进攻,勃鲁西洛夫却不愿意就这样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