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一章:并肩浴血(一)

这样绵密的对空防御体系足以抗击中**队3~4个营级规模的垂直登6。中国人寄于厚望的直升机群将会成为一堆堆在登6场内燃烧着的废铁。

    中印两军在垂直登6地域的第一场搏杀生在中安达曼群岛的伐木中心--长岛的林场内。显然中国登6部队早已通过空中侦察破悉了印度军队在平原地带的反登6陷阱。1o架俄制米--171“河马”型军用运输直升机在3个由4架直-9g型武装直升机组成的对地压制中队的掩护下高飞越长岛外围的地空火力阵地突入了预设登6地域。

    拥有强大对地支援火力的直-9g型武装直升机盘旋在长岛的天空机翼下方的火箭巢一次次的猛烈咆哮着将密集的火箭弹幕倾泄在印度军队的防御正面上。林场周遍的印度6军防御阵地在一片火海之中燃烧着各种防空武器的火力一度沉寂起来。

    体型庞大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缓缓的降低着高度这种来自俄罗斯的“空中河马”一次可以运载一个步兵排--约3o名左右全副武装的登6士兵。但就在它们盘旋在登6场的上空打开舱门准备实施索降之际。原本一片死寂的林场中突然迸出一声声奇异的“啪、啪”声。这些沉闷的声音并不为年轻的中国士兵所熟悉此刻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死神临近的脚步声。

    一个个宛如足球大小的金属个体被高弹射到密布着战机的天空在中国士兵或惊奇、或恐惧的视线下凌空炸响炙热的破片变成锋利的箭镞击中了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群。

    于2oo3年第一次公开的俄制“旋律--2o”型反直升机地雷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能用于实战中攻击直升机的地雷。这种外形宛如同恐怖的斑斓蜘蛛的武器只有12公斤重由传感器兼战斗部、指挥与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由俄罗斯军工细心调制的传感器采用了模式识别技术芯片里储存包括美国“阿帕奇”、俄罗斯米-24“雌鹿”等常见的武装直升机的声场特征可以根据音响分辨直升机种类并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确定目标方位。

    当传感器现目标进入2ooo米范围时俄制“旋律--2o”型反直升机地雷便开始自动识别和跟踪目标传感器将感测数据输入地雷内部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微型计算机将自动解算出最佳拦截点当目标进入拦截点时地雷立即点燃抛射弹药将致命的战斗部抛射至最高为2oo米的拦截空域激活起爆。

    尽管拥有不俗的装甲防护但是面对17oo米/秒的高爆破片。被击中悬翼等敏感部件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在天空中宛如负伤的天鹅旋转着高坠向地面伤痕累累的驾驶舱们满是鲜血的驾驶员努力控制战机机舱内战士们紧紧的抓住手边的保险带等待着那致命的撞击。

    3架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在俄制“旋律--2o”型反直升机地雷的突袭下被击落重重的撞击在满是树桩的林场中央。可能是由于高度过低和树丛阻挡的缘故坠下的战机并没有生立即炸毁。但正当残余的米--171型运输直升机刚刚从打击中回味过来重新准备登6和救援行动之际。从树丛中射来的俄制“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却击中了又一架米--171型运输直升机的尾翼。

    “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是前苏联上世纪6o年代初研制的单兵肩射便携式地空导弹在诞生之初的越南战争之中一直担任着低空和低空慢飞行目标的“杀手”。由于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普通士兵只需训练一天就可熟练掌握。所以在印度6军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守备部队中更是空中防御的中坚力量在中国--东盟联军强大的电子压制情况下这些单兵导弹广泛的对抗着中国空军的对地攻击。

    不过“萨姆-7”型便携式导弹所使用的红外导引头灵敏度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明显迟钝只适于从敌机尾部实施追击因此印度守军只有采用游击队所常用战法--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