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八章:应龙、牙旗(五)

缅共游击队中的一员虎将。被称为“丛林之中的**”。他不仅是缅共人民军内部最早和缅甸政府和解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最早在其辖区内全面禁绝鸦片种植和毒品买卖的为此他赢得了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赏不过他最为英明的地方则是娶了被称为“果敢王”的缅甸华侨彭家声的女儿为妻。

    但是进入8o年代中后期由于世界的剧烈变化。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运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最低潮。原本在缅北风生水起的缅共内部的人心涣散。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都在寻找今后的出路。各级干部逐渐认识到了毒品就意味着财富与金钱于是纷纷卷入这股谋利的浊流之中最终无法自拔。整个缅共的武装几乎没有不做毒品生意的。从党的高级干部到一般士兵翻江过海各显神通。到缅共瓦解的1989年除党的“主席”德钦巴登顶未卷入鸦片交易外所有高级干部均在从毒品交易中谋利。

    整个缅共控制区瞬间一片狼烟起“黄砒”的加工厂似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巨大红利的刺激下各地的“黄砒”加工厂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这样的工厂也由原来的3-5个猛增至8o余个。在贵概、勐固、果敢、景北、北佤、南佤、姐兰等地几乎所有派驻有部队的地方都设立了加工厂。巨额的毒品贸易令原本清贫的缅共领导甚至是亲属的腰包里装满了钱。但是下层官兵的生活却依旧艰辛有时仅能吃上盐水泡饭最为辛苦的大约要数那些佤、克钦、拉祜族的战士了过去仅仅是行军打仗只要肩负干粮、武器弹药就可以了现在反而还多了一样“黄砒”少则1、2公斤多则3、5公斤。

    面对着缅共的迅腐化和堕落为了挽救日益糜烂的局势。果敢族人彭家声不得不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来阻止缅北泛滥的毒品贸易。生活在中缅两国边境的果敢族的历史起源于中国昆明的“逼死坡”。“逼死坡”是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华山西路北段的陡坡。明清两代贡院在此开科取士后逐渐展成为通往贡院和北城门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据说最初因这个山坡上有几家卖蓖子的铺子因此被称为蓖子坡。

    明末清初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原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统帅的大西军拥戴下在云南举起南明王朝的旗号对抗清兵从南京一路逃亡的朱由榔最后在昆明建立了南明王朝的滇都并开始在五华山上建造王宫蓖子坡随之热闹起来。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永历王朝。在中国西南地区屡败满清远征军一度形成光复全蜀的有利局面。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孙可望的野心膨胀和清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直逼昆明。李定国苦战不胜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入缅甸。朱由榔带一千五百余人由最终抵达了缅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被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随着缅甸老王驾崩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于是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皇帝。成就了南明王朝最后的挽歌--“咒水之难”。随着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将永历帝及其母、女眷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内。最终康熙元年(1662)四月吴三桂亲自用弓弦在蓖子坡将永历帝勒死在中国东南半壁苦苦支撑数十年的南明王朝最终宣告崩溃。

    不过李定国的残军仍然滞留于缅甸境内他们选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定居来下来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为“蛮荒之地”也就是缅甸果敢县。他们隐姓埋名深居下来。在缅甸语中“果”为九之意“敢”则为家果敢族的原意为“九户之族”可见当时的凄凉和萧杀。百年之后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当地彪悍的土著人也斗不过这群为了生计而战的“客籍”渐渐退入野人山深处从此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