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一章:倾国一赌(二)

    “如果真的要动一场针对孟加拉的战争那么先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借口尤如屁眼只要需要人人都有。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东部军区的帮助。”此刻执掌着印度军队的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在今天的会议之前便已很了解孟加拉的战略价值。除了可以获得额外的粮食储备和能源供给之外印度还可以缓解其东北部各邦孤立于次大6半岛的“准飞地”状况。

    印度东北部包括阿萨姆、曼尼普尔、梅加拉亚、米佐拉姆、那加兰和特里普拉这6个印度传统意义上的土邦以及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一个地区即印度政府所宣布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加上1973年4月通过军事占领而全面控制最终于2oo2年12月正式加入印东北部委员会(northeasternnetec)成了第8个东北部邦的锡金邦。应该说印度在东北部拥有辽阔疆土仅从中国抢占而来的“阿鲁纳恰尔邦”就拥有约8.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更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产地。而经济作物则有茶叶、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等在英国殖民时代畅销于全世界。

    但这里却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在这个地区中还分布着几个相对独立的土邦在英国殖民时期也未直接受英国统治者的管辖行政上不属英属印度的范围。直到印度独立以后这些土邦才逐渐并入印度版图成为印度的邦。与印度其他地区不尽相同的民族、社会结构的确造成这个地区与印度主体地区的一些明显差异。这些土邦在2o世纪5o年代并入印度时中央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为“三类地区(partc)”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当地人民的感情。

    但是在乔京德尔眼中这一结果更多是拜英国人“伟大”的《蒙巴顿方案》所赐。1947年3月24日作为大英帝国新任印度总督的蒙巴顿勋爵抵达印度接替已被宗教仇杀搅得焦头烂额的魏菲尔。路易斯.蒙巴顿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当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堂兄弟虽然此前在二战中担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期间他的战绩乏善可呈。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维多利亚女王的后裔在治理殖民地上却是一个行家里手。蒙巴顿到达印度后现情况实际上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1946年2月18日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动起义。到2月21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英国殖民当局尽管用军舰、重炮镇压了起义但也不得不承认“不能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殖民统治”了。蒙巴顿自己则形容“犹如坐在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中”如不迅采取措施一旦火药爆炸则免不了“船毁人亡”的危险。

    如果将大英帝国的力量巧妙的从印度整个空前的泥潭之中抽身同时又能将印度这头已经挣脱了锁链的巨兽困在原地这无疑成了蒙巴顿当下最大的难题。虽然早在1942年3月英国政府为了获得印度在二战中对英国的支持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当然也是一个老滑头在自己的方案中明确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穆斯林们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这种即算计了印度教徒又算计了穆斯林的巧妙构思显然给了蒙巴顿以灵感。

    不过蒙巴顿将有可能使印度分为几个独立国家的方案交给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时却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愤怒的尼赫鲁甚至不顾礼节把方案副本使劲地扔在地上忿忿地说道:“不行!”真纳则坚持要将东西两个穆斯林聚居区置于一个统一国家的领导之下。蒙巴顿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了方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