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苏米研究所

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又从哪里去调拨这些收购粮食的资金呢?

    从自己当初所处的那个时代里楚思南很容易的就找到了办法那就是国债。没错就是国债专门向农民放的国债。国家从农户手中高价收购粮食但是这些购粮款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先支付一少部分剩余的由各级政府出面向农户开具欠单欠款在战争结束之后计息偿还。

    楚思南所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如果放到今天来实施那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农民会买账这不就是***“打白条”吗?可是在那个时候尤其是在苏联的体制下这对于长期以来都看不到改变生活状况希望的农户来说这可是很新鲜的是一件破了天荒的好事。同时在克里姆林宫高层的决策者们看来这种办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于是这一项建议很快获得了通过并作为重要一项措施被列入了《战时农业复兴若干举措条令》当中而楚思南本人也由此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的称赞。

    而楚思南在图哈切夫斯基整顿中提出另一项建议是针对军队改革的。在经历了布柳赫尔争权事件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对军方高级将领的权限问题颇感忧虑他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以往那种为了限制一级指挥员而设置的军事委员制度已经落后了。各部队地指挥员往往都同军事委员利益相干两者紧密结合导致军事委员所谓的监督作用如同摆设。因此图哈切夫斯基认为务必要对军队制度进行改革以免出现部分军方将领权限过大、甚至是拥兵自重的问题。要知道苏联实施的是联邦制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军队一旦出现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这方面的考虑楚思南提出了一项建议那就是军事委员制度仍旧保留。但是对于各个部队军事委员的任职方式却要有一定的修改而这项修改。就是军事委员的轮调制。对于一支部队来说要想保持它的战斗力。那么就不能经常更换指挥官这一点是绝对地。但是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大家时常在一起共事很容易培养出过硬的感情所谓地战友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情谊这种感情一旦养成了那么就不容易生变化。因此军队也是最容易出现派系分化地地方。

    既然从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方面考虑指挥员不能经常变动那么就只有调动军事委员了。军事委员在部队中的权力很大除了在指挥作战方面军事委员的职权低于部队指挥官之外其他的各个方面。军事委员的权限都在指挥官之上。军事委员是党的代表这些人在接受任命之前都要通过安全委员会地细致核查。其中一大部分本身就在安全委员会挂有职务。从某些方面来看苏联军队中的军事委员就有点像是中国明朝时期的监军。

    楚思南提出的军事委员轮调制就是规定在每一支部队中任职的军事委员一律不得在同一支部队中任职过三年这也就是说每一个军事委员在统一支部队中任职的期限就是三年。一旦三年期满该名军事委员就将有安全委员会调回然后核准其在任职期间地成绩之后再重新任命。这项制度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长期任职地过程中负责监督的军事委员同负责指挥部队的指挥员同流合污。

    楚思南的这两项提议都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很快被列入了整顿的数项措施之中。

    如今在克里姆林宫里楚思南成了所有人羡慕的对象他堪称是绝对的“政坛不倒翁”。回顾一下楚思南真正进入克里姆林宫应该算是在斯大林后期这也就是说他应该是属于斯大林时期的官员。可是斯大林倒台之后他并没有随之销声匿迹相反他的职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并且成为了布柳赫尔派系的核心人物。现在布柳赫尔又倒了而楚思南呢却丝毫没有收到牵累他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图哈切夫斯基最为器重的一个年轻人。人们很想知道接下来这位年轻人还会有什么样的好运气。

    而对于楚思南本人来说如今的他却并不觉得如何得志他所希望做的事情并不是呆在莫斯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