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卷四 雄图江山,何为欢喜 天下四十八

入宫,其意为何,何须再道;到时只要他能率麾下邺齐之军倒戈,京中之势刹然可倾矣。

    朱雄大军被英欢制于遥遥北境,京中如若大变,放眼邺齐国中,无人能在此时领兵逼京,以后纵使朱雄闻此逆天之变,也是为时已晚、回天乏术矣。

    ……好一出计谋,自中宛一路至此,她竟是没有一处不在为今日之势铺陈排垫的!

    他胸口咚然跳了两下,咬咬牙,涩然道:“……倘是臣不肯率部倒戈,陛下又将如何?”

    英欢丝毫不恼,仔细看了他片刻,扬了扬唇,轻声道:“那朕只得依先前所言,率军回师。”

    他一抬头,脸上尽是不肯信的神色。

    她朱唇红润如血染,悠然又道:“……只是出京之后,朕必号三军集师,与邺齐大军为战,纵是血沫横飞硝烟涂炭,也要势破燕平。”

    他僵了一瞬,猛地一攥拳,正欲开口说话时,却被她抬手止住。

    “到时邺齐国中狼烟四起,两军激战谁胜谁负虽难言,但……”她淡淡一笑,“军中都知,助朕率邰大军一路踏关入境、深进京周之人,是你谢明远。两军如若开战,你便是邺齐国中第一罪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他身上打了一个寒战,眸光微散,盯着她,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她挪动一下身子,好整以暇接道:“到时候,你于邰是敌军之将,擒之即杀,不在话下;你于邺齐是国之罪臣,助敌为乱,亦当重惩。”

    殿外雨声越来越大,水落砸瓦之音裹着她话尾轻音一同闯入他耳中,嘈杂如马蹄纷踏。

    他站着,待足下都已麻,才慢慢动了动嘴唇。哑声低道:“臣应陛下之计。”

    英欢眼底黯光弱动,秀眉轻平。

    他闭了闭眼,停了半天,才僵然又道:“……臣当初因一己私情而负君恩,一罪九死亦不抵……然上却不念此咎。仍委臣以重任,臣纵是赴汤蹈火亦难报此恩德。如今臣又因皇后一命而助陛下之计,以至今日局面……虽有上意在先,然上未薨便行此举,亦是负恩……而今臣是进是退皆为罪,肯率部倒戈,非因臣惧乱臣之名,实是不忍见无辜者受无妄之灾。”

    她微微晗。勾了勾唇,脸上却是不置可否之情,看他道:“今日一言既定,断不可有悔。”

    他点头,不再多言,行过礼后便朝殿外退去。

    临推殿门之刹,她又忽然将他叫住。

    “为了一个女人,”她慢声道,“值得否?”

    他顿了顿,侧身抬眼。眉目逆光模糊,半晌才低了头,开口时声音微不可闻:“此言……陛下当去问皇上

    她乍然怔住,看他出殿。脑中空了一片。

    殿门开合之间雨丝被风吹入,微凉潮润,暴雨骤急之声转为淅沥碎音,将她一颗心溅得湿乎乎的。

    良久,才垂眸。

    为了她,值得否?

    大历十四年五月七日,诏江平麾下将校入京,委军于副将田铭及龚明德代掌。

    十一日。宫中言帝醒疾愈,诏文武重臣入宫觐见,摆宴乾阳殿,令两军诸将共赴。

    是夜大宴甫开,不见帝幸,或有问者。皆为谢明远所安。

    有顷。上至乾阳殿,军将集殿门。宣言策上废帝,上大骇,止之,不听。

    时朝中自中书以下三品文臣皆列于殿,军中有谢明远、江平等,闻言亦惊,未及有对,江平起而斥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

    邰诸将自方恺以下皆露刃于庭,见江平谋御之,遽伤其于殿上,余等皆骇不能言。

    谢明远见之,弃剑而叩,言愿奉上,其麾下诸校皆罗拜,呼万岁。

    诸将遂拥宰相宋沐之等进,上见之欲却,未及对,列校有人按剑厉声谓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