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六章 山娆

    外地洞分瑰裂魄。难怪卫道十当初法巡着不敢讲入“道人的修力不足,两个人在里面难免魂消魄散之厄,只是这一切祸端,应该都是因眼前这个陶诘道士所起,他妄修丹鼎,又强抢千年阴丹,最后落得形销骨化的凄惨下场,但自作孽不可活,虽死犹有余辜,怪不得别人。

    我抱起昏睡中的地丙道人,后退了一步,警惧地看着眼前的陶诘道士。他虽然借得天乙道人的外形,又和借尸还魂的还魂尸有什么分别?传说还魂尸虽然还具有以前的意识,但性情喜怒无常。不可以常理揣度,与其相处实是非常危险。

    耳边只听得一声叹息,叹息声来自陶诘道士,他的神情麦顿,但眸子却变得精光四射,一如我当年在珠宝市场初遇他时的情景。

    陶诘道士叹道,这道人已经魂飞魄散,老夫只是借得他的躯壳而已,却不是什么还魂尸,你又何必心怀疑虑?不过老夫枉修多年道行,却只为一己之私,反遭致形神分离,待得醒悟,悔之已晚,纵然除得三尸,也只能附体而生,和还魂尸原也没有什么区别。

    “在我道家而言。疾病、衰老、死亡,称为外三患,彭踞、彭跟,彭跻三尸,称为内三患,内患不除,外患难消,所以欲做仙人,须要先除三尸,嘿嘿,老夫斩除三尸,却落得肉身寂灭的下场,纵然想有疾病、衰老、死亡的三患也不可得了,说起来老夫在地洞中附导于那些残尸中,荼毒之下早应打破这些贪嗔,不料直到最后才明白此中的道理,嘿嘿,想起来不由得好生惭愧。”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昔造诸恶业,皆由贪嗔痴,身语意所生,如今皆忏悔。痴迷于肉身成仙,不爵为肉身所累,我们道家的长生不死之术,只怕并非如我辈所臆想的那样啊。”

    这话说的到是不错。我本来对成仙了道就不热衷,所谓仙人之说毕竟虚无飘渺,哪有世俗的生活来得实在?当下点头称是,说:“你这老道以前装神弄鬼,抢人财物。落得现在这般结局也算是因果报应,不过你现在浪子回头,说的话倒是大有道理。依小子想来,那些仙人传说。不过是骗取世人修道的鬼话,如何当得了真?你看小子并非道士,但一样也能修得元神离体。倒是那些好高鹜远之徒,百尺竿头非要再进一步,结果弄巧成拙,修仙不成反堕了魔道鬼道。”

    太常婆婆、道妖。眼前这陶诘道士,甚至还有张铁嘴,如果不是痴迷于修仙传说,又怎会落到如魔如鬼的境地?

    陶诘道士黯然良久。摇头说道:“道家理论博大精深。其中岂有谬乎?后人不能领悟天机。却偏要妄加揣测,结果谬种流传害人害己。越是聪慧之人越是斟不破心中贪欲,修炼士修至一定境界!自认为已异于常人,此时眼见仙人路近,岂有不趋之若鹜的道理?不料贪嗔之下反沦为魔道,如此看来,道门修仙之说,倒不如佛家涅棠之理,不执著肉身,反倒更能断除生死,彼此相较,我茅山宗无论符策还是丹术更是落了下乘。”

    我以前听桀然禅师和无语禅师讲解佛门生死,心中一向不以为意,这时听自陶诘道士口中,心中却是一凛。当年修习天书的时候,张铁嘴对仙术最为热衷,只可惜天书中虽然极力宣讲“仙术可成”却没有明确的术法记载,反而故弄玄虚,说:“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仁信为本,若德行不够,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这就有些封建伦理的味道了,我看了心中生厌。从此只学习一些术法,却不再相信什么仙术。就卢生著作天书的本意来说,似乎也对成仙之说并不热衷。他虽然鄙弃茅山宗镇尸灭煞之术,但他毕竟师从过茅山宗,修魂炼魄之道并没有脱离茅山宗的窠向。只不过更加注重自身隐修,把一门阴森诡秘的法术转化为光明正大的道法而已。

    修炼固然可以长寿养生,高级一些的术士还能够修出阴灵,然而古往今来,最为高深的术士也只不过修到阳神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