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卷五 丛林战刀 第七十一节 权利拉锯

的最大弊端就是留下了祸根,而缅甸内战已经让共和国付出了不小地代价,不说别地,开凿克拉运河的进度就被延迟了至少一年以上,这笔损失就不小了。再加上共和国地军事投入,秘密的军事援助,在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损失,以及用来撤出被困人员的花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共和国威信受到的损失。莫说再打一次内战,也不算共和国在这场内战中投入的巨额资金,如果无法彻底的解决缅甸的内部矛盾,成立一个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民选政府,那么共和国的国际威望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也正是如此,还必须要依靠共和国的蓝军才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可同样的,叛军,地方军阀也不会轻易的让步。谈判仅仅进行了两天,双方就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陷入了僵局,甚至差点导致谈判破裂。

    虽然蓝军有资本打赢内战,但是战争持续下去,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同样的,对共和国来说,这次谈判是挽回面子的最好机会。如果能够成功的“说服”叛军将领,让谈判结果倒向蓝军,也就是共和国这一边,那么共和国的国际威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共和国的影响力。相反,如果谈判就此破裂,内战继续开打的话,那么共和国将威严扫地,甚至会导致其他那些态度摇摆的国家怀疑共和国处理外事方面的能力。

    也正是如此,在谈判休会的那一天中,周国辉紧急约见了叛军与地方军阀的代表,进行了闭门磋商。当然。蓝军地代表也陪同参加了闭门磋商。

    当时,周国辉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

    一是分步骤完成改革,即首先组建联合民选政府,但不同时剥夺将领的军权,而是将在建立民选政府之后,分几步,用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逐步完成政体改革。最终建立起一个民选的,民主的政府。

    二是由共和国为放弃军权的将领提供安全保证,甚至可以为其提供政治庇护。同时,这些将领的个人资产将得到保护,并不收归国用,其海外资产也将得到保证,共和国为其担保方。而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按照之前地方案进行。

    这两点自然不是周国辉自己想出来的。他只是共和国地代言人而已。当然,缅甸的将领与军阀都不是傻蛋,在周国辉提出了这两点意见之后,他们也都清楚的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共和国不会再做出任何的让步。

    实际上,地方军阀与叛军将领唱反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想保留以往的军政府。这些人都明白一点。谈判真地破裂,那么他们将输掉战争,到时候最好的结局就是流亡海外,而且还没有几个国家会收留他们。而最差的结果就是失去一切,包括性命。因此,他们的真正目的只是想在做出让步之前获得更多的好处。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利益。

    不管是通过渐进式地改革,还是接受共和国提供的保证与庇护,对这些内战中的失败者,注定将要失去权力的军人来说,都算得上是不错的结果了。而且,地方军阀与叛军将领的选择也是截然不同地。

    之前已经倒向了蓝军的军阀几乎都选择了前者,接受了渐进式的改革。这样一来,他们至少可以确保自己为一方之主,甚至有可能在中央政府里谋求到一官半职,从而获得足够的权利。

    叛军将领几乎都选择了后者。原因很简单。不管是一次性的改革,还是渐进式的改革。他们最终都将被排斥在政府之外,被排斥在权利核心圈之外。因此,继续谋求权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保全性命,并且保住大部分的个人财产,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经过了这一天的秘密磋商之后,谈判地新重点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内战结束之后,缅甸将进行从地方到全国地全民选举,并且成立中央、地方邦两级民选政府。而缅甸军队将暂时保留现有的体制,在民选政府成立之后,再按照由谈判确定地方案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