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韩信归来

的稻草都是没有果实的,真正低头稳重的稻草都是沉甸甸的果实。

    嚣张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把喜怒哀乐隐藏起来,出其不意,等待最强的一击!

    经过了两个月在汉中的考察,让韩信又了实质的改变,境界也提升了不少,过去的失败荣辱都不重要了,放不下昨天,就不能把握今日,更不能赢得明朝!

    韩信站在长江岸边,看着惊涛拍岸,心胸开阔,一扫往日的郁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注定有着兵神韩信的一席之地。

    他开始几日在汉川走访的时候,还怀着要打探敌军虚实的想法,查探汉军的兵防布置,已经各城邑的情况和汉地的民风新政,但走访一些城邑和山村后,就逐渐被震撼到。

    先是汉律新政,废除了奴隶制,废除了秦王朝一切律法,重新颁布了汉律,既不完全依靠法家思想,也不完全倚重儒家思想,法政仁政有效地结合起来,兴农耕,开荒田,修水利造福百姓,各种官爵和封赏激励制度,和创建学院、选拔人才的先河,让韩信这个清高的青年彻底佩服了一回。

    这龙天羽怎么想到的?这些政策简直大大出夏商周春秋战国的政策,比之管仲、吴起、商鞅等变法还要有改革性,并且很容易被贵族和百姓接受,因为律法宣扬平等和爵位双面性,哪些收到保护,哪些收到征服打击都详细地解释,团结了绝大多数人,孤立了极少数的旧贵族,使新政得以顺利展开。

    在汉川走了一个月,现好多城邑和村落的汉人民智渐开,路不拾遗,门不闭户,勤劳诚恳,乡村的孩童不在是整日放牛割草,一半的时间在学堂读书识字,学习[兴汉学院]印下来的课本,不同年龄段的孩童学的侧重点不同。

    韩信也层临摹抄了几个册子,小学的知识并不太多,关于简单的运算法、部分诗经选集、前人的典故思想品德和简单的律法等,从小就提升孩童的品质和忠君报国的思想,灌输能投效国家感到光荣的思维。

    俗话说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龙天羽很重视对孩童的教育,当然不会在这时就提出什么法制社会,人人平等,民主理论,他只是挑选一些适合汉朝廷统治,能安邦定国的办法,让大汉朝崛起,称霸四方,至于民主社会,他明白,不是几十年就能实现的,至少经过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历练沉淀,天下人的思想都能上升个无数台阶后,才能实现,这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事了。

    所有的这些事,令韩信开阔了视野,彻底折服了龙天羽的手段和气概,甚至让他有了归附之心,光凭这些治国的理论,十个项羽也无法能及他,但是韩信仍是楚将,自觉得还是回彭城一次比较好,如果霸王仍重用自己,自己当然不会反叛,对不起他知遇之恩,如果不重用自己,就正好另谋出路了。

    韩信一身破旧的蓑衣,浑身邋遢,走在通往繁华的彭城管道上,雄伟的彭城矗立在前方数里处,过往的行人和商贾络绎不绝,此时的彭城俨然是中原第一大都。

    临近彭城,韩信放慢了脚步,也不心急,不知这次回到彭城如何向霸王解释这次兵败,先后两次败给了汉王,尽管自己现在丝毫不在乎,但是不知楚军营中那些将领会不会冷嘲热讽,西征前,在楚营就没少受到排挤。

    正好过道上有个驿站,驿站旁有一间小酒馆,供行人酒水,韩信走过去,正想讨杯清水解渴,店家一见他浑身邋遢肮脏,顿时板起脸大骂咧咧赶走了他。

    韩信苦笑,楚人势利,与汉中淳朴的汉人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光凭风气和民智,汉国已处在不败之地,中原诸侯王谁又是汉王的对手呢?

    正当他在酒馆边感慨,却听见酒桌上有酒客嘀咕:“你们听说没有,咱们楚国大将军韩信率军三十多万人,被汉军打得大败,继而被伏投降了汉军,现在还做了汉国的前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