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章126 请君入瓮(1)

为,皇上有安国公在,大明无忧已。”一大臣道。

    崇祯点头,自从知道后金杀到关内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高心,大笑道:“朕有王爱卿,甚欣慰,诸位爱卿觉得朕该如何赏赐王爱卿才是?”

    “臣觉得,内臣宦官达到王公公如此的地位,若还

    怕是有损大明威仪呀!何况王公公的人马来路却是不仁如何能让王承恩借这机会一飞冲天,他不从中作梗才怪了。

    朝臣队列里地倪元璐朝崇祯道:“皇上圣明,赏罚分明乃圣君所为,臣觉得安国公实可居太师一衔。”

    明朝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都为正一品封衔,这些官爵是赏赐有特殊贡献的大臣不够加爵才设置的。

    崇祯猛点头,王承恩带给他的惊喜,早就让他打定心思非封赏王承恩不可,温体仁的话,崇祯又怎么能听进去。

    崇祯朝大殿下群臣道:“王爱卿此功实可受太师一衔,呆到王爱卿搬师还朝,朕必封赏!”

    远在几百里外的王承恩如何知道自己只不过不想与皇太极的主力碰面,才将多铎擒来遵化城。现在却因为来了遵化,让皇太极主力尽奔遵化而来不算,还让崇祯以为王承恩是故意挟持多铎到遵化,诱开后金在京城的主力。

    莫名其妙之下,王承恩成就了丰功,也招来了恶战!

    王承恩让遵化总兵领路,带领着遵化城内的明军朝遵化城西边的黄花山而去,这黄花山离开遵化城只有十里,因为周围山峦叠嶂,隐藏万来军士到也容易。

    只不过王承恩到是怕朝廷救援遵化的志愿部队跟后金人马碰上了。只得吩咐密探们沿路找寻,准备将救援遵化的明军带到黄花山来,好统一行动。

    原东厂密探,覆盖全明,追查部队动向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

    在遵化城内还剩下的人,只有周通和他自己的重装斧兵,分布隐藏在遵化城中的民居之中。

    此时的周通与几个兵士藏在一户人家的后院临近茅厕的柴堆里,那茅厕阵阵恶臭不时的灌入周通鼻内,让周通直邹眉,嘀咕抱怨道:“我宁可再给多关几日,也不愿意在这地方蹲坑。”

    若大的遵化城,隐藏七百重装斧兵到也容易。王承恩可是给周通下了死命令的,没听到炮响,就得隐藏,听到炮响按照王承恩的命令集体攻打东门。

    入夜,遵化城内埋伏的重装斧头兵吃过随身的干粮,一直蹲在各自的埋伏点。而京城驰援遵化来得最快的却是兵部侍郎刘之纶的一万人马。

    刘之纶这人虽然是个书呆子,却满腹报国之心,可惜能耐却差了点。当刘之纶带着一万人马白天顶着太阳,晚上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的赶到离遵化三十里地就给丁离的探子截住。

    还好王承恩聪明,用自己的官印盖了无数张纸张,让探子们携带在身,免得闹出误会。刘之纶见确实是王承恩的官印,带着人马到了黄花山。

    刘之纶见到王承恩,客套过后,王承恩找来遵化总兵、耿如杞和陆安。

    王承恩朝众说道:“我估摸着既然刘大人的兵马都到了遵化,明日后金的先锋必到遵化。待建奴人马进了遵化城后,我们来个瓮中捉鳖!”

    遵化总兵毕竟是带兵的人,朝王承恩道:“下官觉得不当,建奴定会兵分二路互相为犄角,一队进城,一队定在城外安营。”

    “所以我找诸位大人来,商议分兵之事。”

    王承恩朝刘之纶继续道:“你我几人兵马人数以刘大人为最,所以拖住城外的建奴回援遵化城中的建奴怕是要仰仗刘大人了!”

    刘之纶道:“下官自当不辱使命,定为诸位大人攻城拖住城外的建奴人马。”

    耿如杞担心道:“王公公,总兵大人和下官才万余人,一时间攻下建奴重兵的把手的遵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