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七章:天意道意

之后,那就是灵肉合一,意思是自己的魂魄与**合二为一。对于修炼命功来说,灵肉合一,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境界。但是,对于修真来说,灵肉合一,就是修真尽头。

    “我早做好了准备。”

    待李长安看到自身“血肉合一”之时,心中并没有惊慌。退出内视境界,李长安睁开了双眼,吐出了一口浊气。

    这一次的内视,李长安发现自身的**成长的非常好。不仅是“肾”与“肺”得到了加强,其他一些内脏,虽然并没有开始修炼。但在肾与肺的带动下,慢慢的跟上了脚步。

    为了表现的与常人一样,李长安在退出“内视”之后。离开了湖边,在白鹿洞书院外面,买了一点早餐,草草吃掉。然后,收拾好书籍,笔墨,来到了昨日那位管事的老者处。老者摸了摸胡须,写了一个条子,带着他,来到了一处学堂。

    “今后的文科,你就在这间学堂学习。嗯,你到这个位置座下。至于下午的武科,你拿着这张条子走到那处“习武场”,然后教给那里的教头。到时,他自会安排你学习相应的武艺。”

    老者说完之后,就已离开。李长安将笔墨书本之类放于桌上,然后,开始打量起学堂起来。

    学堂大概有二十几人,皆和李长安差不多年岁。个个正禁危坐,只偶尔描了李长安一眼,随后就做起自己的事来。想来,对于这种新进的学子,他们已然习惯。谁叫白鹿洞书院乃大楚国四大书院之一,普天之下,个个都都想进入这个书院。所以,不时就有新入的学子。

    不过,一般中途插进来的学子,大都是官宦子弟,胸无点墨,但家里却有些势力。白鹿洞书院不好得罪,只好给他们随便安排一个位置。只要这些人不打扰各位同窗,主管书院之人,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众人猜测,这位刚进来的俊俏学子,指不定又是出至宦官之家。

    暂且不管这些学子的猜测,没过多久,讲习夫子就已进入学堂。

    李长安抬头看了看这位夫子,夫子长的甚是年轻,大概三十岁的样子。为了给自己增加些成熟气质。于是,这位夫子留了点八字胡。

    年轻夫子手拿戒尺,轻轻敲了下课台,然后缓缓开口念道。

    “读书讲究的是为悟性,然悟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入静。我辈读书人,若能在闹市中听而不闻,在街区中视而不见。入得静来,则万千之书,皆可通之。今日我之所述,只是一个静字。”

    然后,夫子吩咐各位学子,拿出笔墨,各写几个字出来。

    “修真,炼武,读书……最先开始的,都是入静法门,原来天下间的法门,都是殊途同归。”

    李长安所学宽广,将修真,炼武与读书相联系,也就明白。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想后,李长安执起笔。在未写出字时,进入到了意静之中。此之意静,虽然明为“不知有我”,但并不是真正的不知有我。而是身心没有任何的杂念,将自己放于一片虚无之中。

    但如果,练到这个层次,什么也做不了,那意静又有何用?

    其实,将自己放于虚无之中,仍可以超脱出来。就是说,自身是在虚无之中,但心中的本能反映可以命令自己完成某件事情。

    就如天道一样,天将自己融入进了道的怀抱之中。于是,上天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暗合道之意思。天道的本能反应到了此时,就谓之道也。

    天意,在有的时候,就是道意。

    为何将“天道”视为“道”的代表,正是因为“天道”已经融入到了虚无之中。

    于是,一切有违天道之意的存在,就是违反了道之本意。违反了道,自然会受到“天道”的惩罚。

    顺者凡,逆者仙。

    如果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