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六章 四兄弟

    建隆三年五月下旬,皇上下旨封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将军的次子石保吉,义成军节度使韩令坤将军的长子韩崇训,泰宁军节度使王审琦将军的长子王承衍为承信郎,陪同皇子武功郡王赵德昭读书练骑射。

    见皇上同意了他的要求,赵德昭心里兴奋起来,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步。自己的府邸修好了,赵德昭就把周薇和喜绿从窦仪府里接了过来。而周薇和喜绿到了此时才知道原来家里的下人周全竟然是大宋的皇子。这样的身份转变让她们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幸好赵德昭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关爱,让她减轻了离开家人的痛楚。而赵德昭又在苦恼自己应该怎么向赵匡胤说周薇的事情了。

    因为那三个伴读都是武将世家,赵德昭担心自己武艺太差而失了面子,所以在等待他们的时间里每日跟随岳倾武苦练,岳倾武的招式也一点一点的都传给了赵德昭,对于赵德昭的勤奋,他很是高兴,但是见到赵德昭拔苗助长式的练习却有了不同意见,他说一个人的武艺除了靠自己勤加练习外,还需要经过实战的磨练才能取得进步,如果能经过战场的千锤百炼那自然更能精进千里,之后又拿大唐武将之的秦琼秦叔宝来教育赵德昭,说秦琼自小在家中练习祖传的武艺,只是经过了捕快生涯才得到提高,更是经历了无数战争终于大成。

    赵德昭听了认为很有道理,所以每日早晨练习体力和力量,晚间练习招式,有时岳倾武见他练得兴起,也能下场和赵德昭对练一场,然而赵德昭虽然勤奋,毕竟时间有限,所以在实战的运用上就差多了。岳倾武只能以狼吞虎咽、缺少灵活等字眼评价。

    时间就这样过去,终于等来了他们三人的到来。先到的是韩崇训,因为他父亲韩令坤与赵匡胤从小长大,所以接到圣旨没有一点耽搁就让他带着四个下人快马赶来。韩崇训比赵德昭小两岁,虽然一路辛苦赶路但是仍然难掩其俊秀的样子,如果梳洗打扮后肯定更像是一个书生。第二个来的是三人中距离汴京最远的王承衍,后面跟着四个虎背熊腰的家将,看上去风尘仆仆的样子,一路上肯定没少喝春风。王承衍身体很壮,因为他的父亲的防御地接近契丹的缘故,估计他肯定自小勤练武艺才能有如今的雄壮。最后来的是距离最近的石保吉,大家本来感到奇怪他为什么来的这么晚,但是当他到门口的时候,大家终于明白了。石保吉身体高大,略胖,不愧是开过第一武将石守信的儿子,但是让人瞠目的是他的身后不仅有八个大汉,还有两个老婆子和四个丫鬟。看得最先赶到的王承衍非常不甘心,早知道就在路上欣赏欣赏风景,游览游览山河了,比起这个石胖子(和他自己比),他真的算是个傻瓜了。

    赵德昭安排他们住好后就带着三人入宫觐见皇上,在皇上的勉励下跟着赵德昭出了宫。虽然赵德昭是皇子,但是四人父亲当然都是从士卒就交好,一直到如今各自的显赫地位,再加上他们年纪相差不多,更是交友的大好年纪,所以很快就相熟了。相熟后石保吉就开始埋怨起赵德昭了:在家中除了母亲他就是老大,在父亲的管辖内谁人不给他面子,如今在汴京,他只能算是个孩子,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不能做。听的赵德昭连声赔礼,韩崇训却打趣他如果不来汴京,常此以往下去,他的肚子必然比寺里的弥勒佛的肚子还要大了。王承衍只是用手擦拭着手中的大刀没有说话,和岳倾武倒是很相似。

    天未亮,岳倾武和王承衍就会先练习武艺,赵德昭和韩崇训不用多久也会跟着练习,只有石保吉在听到外面下人的通报后才慢腾腾的起床梳洗,拖着铁枪边打呵欠边进入演武场,一板一眼的练起来,动作笨拙,神情呆滞,王承衍会很看不起的在他眼皮底下把大刀舞的虎虎生风,刀锋凛冽让人不寒而栗,连岳倾武都忍不住要和他比试。韩崇训会在旁边摇头晃脑的欣赏着他俩的动作,时而会评价一下,俨然一副武学大师的模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