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二九章 辩论会

赶往汴京应考。”

    赵匡胤不禁暗道一声可惜。然后笑道:“你当街拦住朕的车驾声言有治国的良策,赶快献上容朕听闻。”

    张齐贤从怀中掏出一方折叠的方方正正的纸双手递上头顶,赵廷翰接过后递给赵匡胤,赵匡胤打开细细看完,然后笑道:“不错,十之有四可以一用。你有此见识已非寻常。”

    张齐贤却是不服气,昂挺胸驳道:“皇上且莫快下结论,草民这十项提议俱都是可行之策。”

    赵匡胤看着颇不服气的张齐贤,笑着对赵德昭点了点头。赵德昭不明白为何赵匡胤何意,但是仍然出列来到赵匡胤近前。

    赵匡胤把张齐贤写满了字地纸递给他,笑道:“你也来看看。待会儿朕在此看看你跟着窦仪都学到了什么。”

    赵德昭仔细一看,却见上面写道:“臣虽布衣,然心系朝廷,今有所思特献于陛下……”然后便是张齐贤分别对“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吏”、“慎刑”、“惩奸”等十件事的陈述。

    赵匡胤见赵德昭看完了,便对张齐贤说道:“如今南北皆有不平之地,你为何先提并汾?”

    张齐贤答道:“战国时,七雄并立,秦国采用远交近攻之国策,慢慢蚕食邻国得以壮大自己,进而得以统一**。如今天下未靖。我朝重兵布于北方,自当先北而后南。并汾之地与我相邻自当要攻取。”

    赵匡胤不置可否望向赵德昭,赵德昭说道:“韩非子曾云世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今我大宋面临的天下纷争与秦国却是不同。韩、魏两国虽邻于秦,但是受限于国内展而国力贫弱,与秦国稍远的赵、齐、楚则国力强盛,秦国是以取远交近攻之国策。如今天下纷争,南弱而北强,并汾之地虽非我所有。然则却是我朝北方之屏障,我朝自可放心用兵南方。如若一旦并汾归于我朝。则我朝必要陈重兵于北方以抗契丹。平定契丹远非一日之功,常此以往,我朝疲惫,若南国再有一二英明之主趁势而起,我朝南北受敌反而不美。以孩儿之见,当是趁南方诸国疲弱之际尽快攻取南方扫除后顾之忧,然后并力北上攻取并汾,进而北取幽云十六州。震我国威。”

    赵匡胤听得赵德昭一番言辞,与自己早年和赵普定下地计策相合,见赵德昭有此见识,早已是喜笑颜开。

    张齐贤却是初次听到此种见识,与自己的计策两相比较,却也觉得对方的战略稍胜一筹。看赵德昭年纪竟是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便恭敬地说道:“阁下高见,张某佩服。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赵德昭尚未回答。赵匡胤已是大笑道:“此乃我儿武功郡王赵德昭。”

    “怪不得有此真知灼见,原来是领兵为我大宋攻取两湖和四川的武功郡王。张齐贤有礼了。”

    赵德昭向张齐贤微笑点头,却是不好在此出言相交。

    赵匡胤又对张齐贤说道:“你讲讲你对富民地看法和举措?”

    张齐贤拱手道:“自唐末节度使割据,到如今天下四处纷争,各地有财有权之人强取豪夺土地,导致天下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失去土地使得流民四起,民怨沸腾。如今我大宋三分天下已有二。草民建议我皇选择官吏,丈量土地,惩治强取土地者,使得天下民有所耕则天下太平,百姓幸甚。”

    赵德昭见赵匡胤看着自己。感觉好像是自己和张齐贤的辩论会。于是说道:“唐太宗有云君为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要使我朝长久永远。必然要使得天下耕者有田,居者有屋,此乃天下治国之根本。然如今我大宋当务之急却是休养生息,储备力量统一天下,若是着眼于在此时大兴土地,则必然得罪各地的利益既得者,若是他们心生不满起兵造反,纵然我朝能够平定必然也是元气大伤。以我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