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四七章 天伦之乐

对赵德芳有话说,但碍于自己又没有说话,笑道:“都是一家人,就不要想身份了。到了外面是君臣,在这儿可都是父子兄弟,随意就好,随意就好。”

    赵德昭也觉了赵匡胤身上的变化,不由地接口道:“儿臣遵命。”说完了双手抓住赵德芳地手说道:“皇兄在你这个年纪可什么都不会呢。书没有你读地好,就是弓箭都没有摸过呢,哪里像你这样就已经拉开弓了。”

    “那我怎么听宫里的人说你在战场上箭术如神,百百中,竟不比父皇差呢。”赵德芳好奇地问道。

    “皇兄上战场地时候都已经十五了,哪里像德芳你这么年幼。更何况皇兄也是苦练出来的。”

    “我今天要见识见识父皇和皇兄的箭法。”赵德芳眼珠一转,马上就蹦出了一句俏皮话。

    “不可放肆,你父皇和皇兄还有要事相商,可不能陪你在这儿玩。”王皇后知道赵匡胤已经让赵德昭处理朝政大事,如今赵德昭前来找赵匡胤一定是有要事相商,见赵德芳提出了这么胡闹的法子,担心耽误了大事,便出言阻止。

    赵德昭也是很赞同赵德芳的提议,高兴地笑道:“本不是要紧事,也不急在这一时半晌,就让我们见识见识父皇的箭术也好。赵匡胤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身边,早已是兴奋莫名,如今见两个儿子都要看看自己的绝技,便高声叫道:“好!父皇就不客气了。来人啊,取我弓来。”说完自己便当先走到了赵德芳方才的位置。

    不多时,拼命奔跑的太监已经取来了赵匡胤的宝弓,赵匡胤结果赵德芳手里的箭枝,搭弓,但是看到箭靶实在是距离太近,不屑射之,于是调转箭头寻找目标。正好看见花园一脚有个宫殿的屋檐在一群杨柳遮在其中,屋檐上还吊着许多吉祥饰(似中国结一般),在威风中摇来晃去,赵匡胤瞄准一个小饰射去,箭如流星,那饰和屋檐的衔接处被箭枝射中,从空中掉了下来,而箭枝由于力道更是灌入了屋檐之中,箭尾还嗡嗡作响。

    “厉害!父皇的箭术真是厉害!”赵德昭早已在猎场见过赵匡胤的箭术,更何况赵匡胤征战沙场多年,恐怕天下汉人中实难找到一个可以和他在武功上相比的人来。赵德芳却是第一遭看到赵匡胤的箭术,佩服之余高声赞着。

    赵匡胤转头看着身边的两个儿子,然后接过第二枝箭。就在赵匡胤久久找不到目标时,这时从天上飞过一排大雁,想是天气渐渐转暖,从南方过冬之处飞回北方之故。赵匡胤仰向天,弯弓搭箭,只听“蹦”的一声,箭快如闪电,似可在空中看到飞过的痕迹一般,在空中划出一道笔直的斜线,正中其中头雁。那头雁从空中掉落,但是却不知道掉到了宫里还是宫外。大雁阵中见头雁掉入,后面一只大雁飞顶替头雁位置,后面的大雁依次补充前面大雁的位置,阵型不乱,度更加快捷,飞从皇宫上空飞过。

    赵匡胤看到此情景,感叹道:“若是沙场争雄之时,军队中也能形成良好的机制,那纵使主将有了意外,阵型仍然不乱,胜败仍未可知啊。”说完看着身边的赵德昭和赵德芳道:“你们两个记住这些教训,日后或可受益匪浅。”

    “是,孩儿谨记父皇教诲。”两人赶忙恭敬地答道。

    赵匡胤本想射三支箭的,但是由于看到了方才大雁的阵型,自己于心不忍,叹了一口气,便把弓递给赵德昭道:“今日高兴,昭也来射几箭吧,也好让德芳看看你的箭术。”

    赵德昭知道自己的箭术虽然不弱,但是比起赵匡胤怕是有所不如,再者从身份上来说,他身为儿子、臣子,更不能抢了赵匡胤的风头,是以他也没有想着射出新意,只是令人把德芳的箭靶搬到了三百步远,然后搭弓、箭出,没有取巧,只是基础,连着三支箭,箭箭射中红心。

    赵德芳看到自己父皇和皇兄都是好箭术,羡慕道:“父皇和皇兄箭术精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