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回 往事如烟

    王婆方叹口气道:“已经十二年了我从未和别人提起过此时澜儿被劫走老身真是觉得他们一家三口仿佛命中注定一般……”

    林龙青颤声道:“大娘刚才说他们‘一家三口’?”

    王婆点点头接着道:“先是澜儿的父亲一去便无音信后是他的母亲也走的无影无踪现在是澜儿……”两粒浑浊的泪珠已从王婆眼中滚出。请牢记

    林龙青呆道:“可是大娘说过澜儿的父母俱已亡故怎么?”

    王婆擦了擦眼睛道:“他们有没有亡故我并不知道只是这十余年来他们音讯皆无也没有再回来这个小院子了。”王婆娓娓道来仿佛回到了十二年前一般。

    “其时春风乍暖仍是这一树梨花盛开如雪夫妻两个每日对镜持笔初画眉红袖添香夜读书澜儿的父亲虽然是个饱读诗书的秀才但是却并不想求取功名只求与妻子和岳母平安度日便好。此时澜儿的母亲已经身怀有孕有此喜事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女婿对她尤其关爱平日连院门都不让她出生怕出什么意外。

    “一日我女儿突然想出去踏青采花女婿便同她出去游玩花没采回来却请回家来一位陌生人说他以一敌十武功十分了得当时夫妻两个正好在场对他钦佩不已相谈又甚是投机便请到家中。

    “那陌生人三绺长髯面似冠玉一身白色衣衫进到院中却不进屋仰视院中的梨树忽然脚尖一踮竟如飞燕一般跃至梨树枝头那枝头一颤一颤他便也跟着一颤一颤我真害怕他会掉下来。他摘了一枝梨花便飞身下树翩然而落笑着走到女婿面前道:‘这枝梨花就当是喝你家好酒的谢礼罢!’。澜儿的父亲笑而不答接过梨花插在了我女儿的上。

    “我女婿自己博览群书颇为自负一般人并不放在眼中但他却对此人十分推崇拿出了平日不轻易示人的自酿好酒二人摒烛夜谈边喝边聊一会儿聊武功兵法一会儿聊什么苛政害人我和女儿实在太过疲倦无法相陪便自行去休息了他们二人却一直聊到东方白。

    “女婿意欲挽留他多住几日那人却还有要事需赶往江南一带坚持天一亮便要上路女婿便出去送他。回来后不知怎么却动了求官入仕之心一心想往京都赶考。

    说到此王婆叹道:“实不相瞒我与女婿一家的祖上乃是世交俱都是书香门第也曾为官作宰据前辈流传说遭遇宦海风云小人陷害不但被迫辞官还有数人被牵累其内丢了性命相约举家迁来此地隐居平淡过活。只有一点子弟们只许读书却不许为官我曾祖父那代便是有个子弟偷偷去参加了乡试回来被打断了腿!因此我当日嘱咐你并不叫澜儿求取功名。唉血脉延续至今门庭寥落之至度日也甚是艰难谁还把老一辈们的嘱托当了真?因此女儿和我虽然苦苦相劝女婿却不听反笑道:‘以我的才学岂会淹留京都必定一举成名到时候再告假回乡陪伴你们等孩儿生下来以后便可同赴京都。

    “怎奈女儿执意不允他只好暂时作罢不想过了一月有余有人从京都寄信给他便是那日来过我家的陌生人信中语气极其客气委婉言道已在京都恭候林相公又说如不放心小娘子和老人家可以一同赴京已备好了一套小宅在那儿等候。

    “信中大概还写了一些议论朝廷之事我女婿每天对着信长吁短叹常说生灵多受涂炭如何如何女儿有身怀六甲实在不便长途奔波看他如此只好软下来随他去了。

    “唉我还记得女婿临行之时两人俱是难分难舍。二人自从共结连理以来从未分别过此时分离我女儿只哭得双目红肿千叮咛万嘱咐道让他上了京要勤寄家书过了大考无论考中与否都要回乡。

    林龙青道:“难道他这一去便再无音信?”

    王婆道:“初时还寄过两封家书道那白衣人对他很好事事都安排的很周到哦那白衣人姓张信中说二人已经义结金兰他叫那白衣人张大哥。”

    林龙青急问道:“那后来呢?”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