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八章 新的起点 2

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让弓背“休息”一柱香(时间标准不好订以后再说)使内力(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两厘米。当达到适合的标准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然后再结合中国复合弓的制作工艺用鹿筋或牛筋做成韧丝密密有序地缠绕着弓身再用牛皮、猪皮等兽皮熬制的皮胶涂满最后上漆风干。弓弦用鹿筋缠织而成放在鱼胶(鱼组织、特别是腭内皮和鱼膘制得的)里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风干缠绕在弓角上拉直后用鱼胶加固。

    如此出来的长弓呈长月形和以前惯用的山形弓有区别。弓有一米六高配合用八分米长的拓木箭矢。曾华试了一下感觉力度和以前把玩过的一米八多高的英国长弓差不多但比现在标准精制的中国复合弓力度要差。但是它制作简单呀采用流水线作业十名熟练的工匠可以一天制作三十把合格的长弓来(一个业余爱好者可以一天制出一把类似的长弓来)。而一把合格的复合弓制作非常复杂在目前的制作工艺和现有的材料条件下动不动就是数月甚至以年算只能为将领们特制。

    箭矢方面曾华也动了脑筋神臂弩箭矢为五十厘米一般的重木箭身铁翎尾;长弓箭矢为八十厘米雁翎或鸡翎尾箭身为重而有弹性的拓木制成在松弦射出的那一刻会和英国长弓箭一样箭身会弹起微微弯曲和弓臂不再接触减少了摩擦。

    箭矢的箭头都一样属于标准制式。三棱尖刺每边等长尖身长四厘米(一直到三角尖顶)尖身每面都有一个血槽。用生铁在模具里铸造再由工匠细心打磨开刃。

    曾华现在非常感谢他的射箭教练正是他那套要射好箭先要了解弓箭本身的训练理念让曾华对弓和弩都有了深刻地了解这才让对弓弩改造起来得心应手造就出后来举世闻名、并让诸多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器来。

    其它兵器也被曾华一一“设计”出来最后曾华居然根据电影记忆中哥萨克骑兵挥舞的马刀设计出骑兵专用的马刀来。

    靠着这些明设计曾华被工匠们叹为天人让他那颗在其它地方被“粉碎”了的心得以恢复。

    有了这些利器曾华开始对属下的梁州军进行了配备的改动。他和手下几名将领对以前战事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再归纳现在战事的特色然后曾华根据他了解的唐、宋、明和国外古代的军事编制确定出梁州军正式的编制。

    以队为基本作战单位一什刀手持小圆盾配朴刀穿步兵甲(该甲分前后片胸和背心钉铁制甲片在双肩上用带联扣两肩所覆披膊作兽皮纹腰带下垂有两片很大的膝裙上面叠缀着几排方形皮制甲片。);两什盾牌手穿步兵甲配龟盾牌、细长矛并雁翎刀他们为一哨。两什弓箭手配长弓五十支箭并带雁翎腰刀穿皮甲;四什神臂弩手配神臂弩配三十支箭并带雁翎腰刀穿皮甲共为两哨。其余旗手、号手与士官同均配横刀穿用铁链衔接互相密扣缀合而成衣形的锁子甲。

    如此编制到屯再到营而每营再组一横刀手队百余人选勇武之士穿锁子甲配横刀并雁翎刀各一把。至此梁州军编制终于完善了。

    在短短数月里曾华先对梁州的“工业”打下基础。最重要的是这些工匠在曾华的熏陶和鼓励下智慧火花噗噗地乱冒新明新现层出不穷。而且在丰厚的酬劳下这些工匠几乎都干疯了尤其是曾华在铠甲房、弓箭房、工械房能制造工场里实现分工流水线之后工匠们不但现自己的技术更精湛(长期只干一样当然精湛了)干的活也更多了拿的酬劳当然也多了。一时刀枪铠甲堆积如山强弩长弓堆满库很快让梁州军能开始骤步按照新编制换新装备了。不过受原材料开采的限制沔阳工场的生产进度还是慢慢地缓了下来开始转入进一步的技术革新和创造。开矿的人手少呀!曾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