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四十四章 谁家之天下(一)

北府钱币在百姓中更是珍贵。

    伙计是聪明人他接过文人的赏钱知道人家有事问自己立即站在一边候着。

    果然那打头的文人开口问道:“伙计你有相熟可靠的车夫推荐吗?”

    “这位客官你准备去哪?”

    “我们几个想去会稽山访访古。”

    伙计知道这是文人的毛病当即劝言道:“诸位客官小的奉劝一句还是不要出城的好。”

    “怎么了?”那个叫守诚的文人眉毛一挑随即问道。

    “不瞒诸位客官这城外全是等着赈灾的饥民一路上不安宁。”伙计苦着脸说道。

    “啊怎么成这个样子了。”打头的文人皱着眉头问道。

    “几位客官都是北府人当然不知道江左这边的苦处了。前年去年两年大旱地里是颗粒无收要不是有北府商人和教会放粮赈灾不知会饿死多少人。不少人将祖传的田地变卖这才熬过了饥荒灾年可如今眼看着要转好了却无地可种了。现在各地无地的饥民都聚集在各县郡城外干巴巴地等着一口稀粥喝。这些饥民中不乏奸猾小人趁机聚啸山林打家劫舍前几天咱们郡城里的孔府

    在句章城外的路边被劫了一批货物还伤了十几个人

    “想不到三吴烂成这个样子了这官府就不管一管吗?”刚才一直没有出声的那位被叫做章琪的文人不由开口问道。

    “官府?唉”伙计长叹了一口气。“这两年真是多灾多难。先是先帝驾崩接着又是桓大司马。以前朝中是桓大司马说话现在他老人家去了留下地缺谁来补?官府里地人都忙着想这些事情去想着跟对新主子钻营着好保住自己的位子。谁有心思来管饥民不是还有北府的商人在赈灾只要不出大事就好了。”

    看来这伙计知道北府人最是热衷时闻政事也只有宁波港这种北府人为主的地方才会让伙计如此大胆评述朝事。

    “二公子还是算了吧安全为重。”叫守诚的文人看了一眼退出雅间的伙计低声说道“要不然我们没法向大将军交待。”

    --

    旁边两人也是连声附和。劝导打头地文人不要再想着游山玩水了。打头的文人只得长叹一声便作罢了然后示意大家赶快吃法。

    这打头的文人正是曾华的二子-曾旻守诚便是他的好友尹慎。姚晨便是那位曾经与尹慎在进考途上相遇最后结为好友的羌州举子。而被称为章琪则是阳瑶前燕太尉阳骛之子。当年城城破阳骛自杀殉主王猛感其忠良便举荐其子阳瑶入长安大学进学。后收为弟子。与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申绍、阳瑶、郝略被合称为“九俊”是关东新一代的顶尖人物。后来与曾旻、尹慎在长安大学相识。结为好友。

    曾旻随父亲在威海一游后对海洋和远航产生了浓厚地兴趣于是在科试中选报了海军部。按照军制北府是允许一部分国学、州学学子毕业后参军而且只要考试审查合格后即授宣武都尉军官衔。

    海军部看到二公子自投门下立即笑开了花忙不迭地接收。而尹慎和曾旻一向是秤不离砣于是也跟着请调海军部连同将阳瑶也拉了过来。海军部一看还有收一送二这种好事而且尹慎和阳瑶也是出名的年轻俊杰顿时把海军部侍郎田枫乐开了花。

    海军部在北府本来就弱比起6军部差得太远而钟启能做上海军部侍郎一职是因为这位原青州世家名门的后人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水贼”横行大江最后在江夏栽了跟头。桓温怜他虽为水贼但是年仅十九岁便统领上千水贼而且又是“名士之后”实在是因为国难家破才被迫为贼于是便将其开脱收为卫士随后又转随了曾华成了他的长水嫡系。

    海军部成立后“海军人才”严重缺乏曾华想起了田枫地出身于是就将他转迁第一任海军部侍郎从原青州刺史廖迁手里接过海军。而田枫倒也没有辜负曾华的厚望改变海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