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六十八章 泰西封风云(一)

沙普尔二世带来了意想不到地压力。

    朱利安不仅击败了波斯军队还在公元363年反攻到泰西封。但沙普尔二世很快以一场大胜遏止了朱利安的势头迫使他率军向罗马。受伤的朱利安在撤退途中阵亡。沙普尔二世以胜利者的身份再次与罗马实现和平此时他已经建立起萨珊王朝在亚洲的霸权并且独占了亚美尼亚。

    正当他准备继续向罗马帝国进攻时卑斯支在波悉山将二十万波斯军队变成了华夏人胜利的基石沙普尔二世只得付出了巨额的代价与华夏人谈和。在再三权衡之后沙普尔二世选择继续与罗马开战但是罗马帝国也与华夏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使得沙普尔二世再也不敢大举向罗马进攻只得打几场不大不小的“局部战争”。

    无奈的沙普尔二世只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国内。萨珊家族的先祖也就是沙普尔的祖先原是安息帝国的祆教世袭祭司。当萨珊家族入主泰西封建立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之后自然也以祆教作为全国的信仰。

    在公元后几个世纪随着基督教、摩尼教的兴起罗马、波斯这对老对手都面临着信仰的抉择。在罗马帝国。主要是基督教、摩尼教与罗马多神教三者之间地竞争最后在君士坦丁大帝时代(3o6----337年)确立了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而在波斯则是原来的祆教同基督教、摩尼教的三足鼎立。在沙普尔二世地前辈巴赫拉姆一世、二世时期曾大批迫害、屠杀摩尼教徒。大大削弱了其影响但基督教仍在迅猛展到沙普尔二世在位初期基督教徒已占了波斯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大有取代祆教之势。引起祆教祭司阶层的恐慌和仇视加上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已取得了正统地位在波斯帝国的基督徒就难逃“内奸”的嫌疑。于是在祆教祭司地怂恿下沙普尔二世从公元339年开始对国内的基督徒大加迫害大批基督教徒被杀无数基督教堂和圣物被毁。幸存的基督徒还必须交纳高的人头税。中东的基督教虽然并未因此消亡但从此一蹶不振。

    对于这个问题华夏的曾华曾经于长安国学的学者教授们讨论过最后得出地结论是沙普尔二世地这些举动对华夏来说是利大于弊。自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中东之后中东进入了数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大大拉近了中东和欧洲在文化上的距离而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如果其在两地都能得到统治地位那么在基督教普世精神的感召下。欧洲和中东在文化上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也许将不是一个梦想。到那个时候势力强大的基督教世界将可以直接威胁到华夏帝国的西疆。

    但沙普尔二世对基督教的迫害却打破了这个梦他的屠杀和迫害在欧洲和中东之间划出了一道信仰地鸿沟这道鸿沟将越来越大终于变得不可逾越。欧洲和中东之间信仰和意识形态的千年对抗。其实就是从这个时候已经揭开了序幕。而且对于波斯帝国来说。沙普尔二世使他们的民族英雄因为他在某种程度恢复了波斯自己的民族性。

    讨论出这个结论的国学教授们都有了新地想法。既然罗马帝国和基督教没有能够征服波斯和祆教那么就让华夏帝国和圣教来征服它吧让它成为基督教世界和圣教世界之间冲突地最前沿这样对华夏帝国来说就有了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区。欧洲这个基督教世界必须直接面对圣教化地中东和波斯的长年冲击而华夏帝国却可以在后面大力展并为这个冲突提供“动力和资源”。曾华非常支持这个观点因为他知道在异世历史上波斯和祆教最后是被谁征服的既然如此就不如趁着伊斯兰教还没有出现赶紧占坑。

    沙普尔二世是无法知道华夏的国策战略他知道波斯面临着越来越凶猛的圣教传教风潮。先是河中、吐火罗和辛头河贵霜地区都开始圣教化而紧挨着他们的呼罗珊地区则受到来自西边和北边的圣教冲击。通过吸收希腊、天竺、波斯文明以及借鉴基督教、祆教、摩尼教的优点圣教又完成了一次改进它的思想体系更加完整和哲学化加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