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节 窒息效应

场上,四年多来,不但有交战双方的舰队在大洋上纵横驰骋,抛起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爆了数次大规模海战,而在另外一边,交战双方的6战队也在围绕着重要的岛屿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战斗。

    从琉球群岛开始,到所罗门群岛,帝国海军6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登6作战,在取得了胜利的同时,帝国海军6战队也在生着悄然的变化。

    在战争爆的时候,帝国海军6战队一共才15个师的兵力,而到了25年中期的时候,帝国海军6战队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75个师,其中在前线作战的就达到了4o个师,过6o万的帝国6战队官兵在各个战场上浴血奋战。

    在规模得到了巨大扩张的同时,帝国海军6战队的战术也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战争初期,前两次反攻琉球岛就彻底失败了,虽然第三次反攻成功,但是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万帝国6战队官兵倒在了琉球岛上。这其中除了海军本身的问题之外,6战队缺乏有效的战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攻占硫黄岛,小笠原群岛,以及后来美国参战后,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等等战斗中,帝国6战队的表现都不怎么样,每一次的胜利都是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换来的。特别是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6战队的损失极为惊人,这甚至影响到了后来进军西南太平洋的作战行动,导致6战队严重缺乏有足够实战经验的优秀官兵。

    直到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时候,帝国6战队才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并且很快就应用到了实战之中。比如“跳岛战术”,以及6战队与舰队,航空兵等部队的合理。有效地配合。当然,在这些经验中。最为宝贵,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登6作战中最重要的就是火力支援,特别是在6战队上岸之前几个小时内地火力支援。

    可以说,强大的火力支援是登6作战地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当6战队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战术后。就提出了一个标准,即在6战队上岸之前的火力支援分成了两个阶段。一是前期火力准备,这至少需要三天到五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这一期间之内,主要由舰队,航空兵来完成火力打击任务,摧毁敌人地纵深防御工事,海滩防御阵地,迫使敌人撤出一线阵地,阻止敌人向防御阵地增援兵力。打击敌人的持续作战能力,重点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等等。而后一个阶段就是在6战队上岸之前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内的直接火力准备,该阶段的火力准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彻底的打垮敌人的抵抗意志,破坏敌人的指挥系统,让敌军无法在6战队上岸的时候组织起有效地抵抗,而等到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6战队就已经攻占了海滩阵地,成功的完成了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关键地作战行动。

    有人给这几个小时的火力打击取了一个极为形象的名字----“窒息效应”。而其含义就是,在这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之内,强大,猛烈,密度极高的火力打击导致整个敌军瘫痪,就如同人窒息了一样,失去了行动能力,甚至是抵抗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短时间之内,将大量的弹药投掷到敌人的阵地上去,不再追求打击的精度与准确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猛烈得不能再猛烈的炮火让敌人彻底的瘫痪掉,失去抵抗意志,试图抵抗能力,无法有效的执行作战行动!

    这条经验实际上是从登6莫尔兹比港的战役中总结出来的,当时谈仁皓指挥的第一特混舰队(没有航母),在6战队登6之前向海滩上投掷了数百吨炮弹,导致美军指挥失控,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抗上岸的6战队,结果6战队顺利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登6行动。而帝国6战队很快就把这个经验给总结了出来,并且开始在后面的登6作战中给用了上去,而为登6舰队直接配备火力支援船就是具体的表现。

    在七点半到八点半这一个小时之内,二十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