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二节 提前的胜利

有配备了一个单独的迫击炮组,标准装备是一门6o毫米迫击炮。后来增加到了两门。而一个步兵连有一个单独的迫击炮班,装备3门6o毫米迫击炮。一个步兵营有一个单独的中型迫击炮排,装备3门8o毫米迫击炮。一个步兵团有一个独立的重型迫击炮连,装备了6门12o毫米迫击炮。另外,在师属独立炮兵营里,还有一个自行式重型迫击炮连,装备6辆12o毫米重型迫击炮车。到了战争后期,帝国6军甚至开始步兵排提供不占编制的6o毫米轻型迫击炮,并且为每个步兵班提供了两具枪榴弹射器。

    可以说,当时帝国6军是比较重视步兵的支援火力的,而且实战也证明了,炮兵在地面战斗中的有效性。比起航空支援来讲,155毫米重炮的炮击效果不会比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的威力差多少。更关键的是,航空支援不可能随叫随到,特别是在前线没有足够机场的时候,航空支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相反,炮兵却能够伴随步兵作战,而且炮兵的支援往往在几秒钟,最多几十秒钟之内就能到达,而绝大部分时候,航空支援最快也要好几分钟的时间。显然,炮兵是更迅,更有效的支援力量,而在火力的及时性方面,航空兵永远都比不上炮兵。

    在战术方面,俄罗斯6军是最为重视炮兵的使用的,这有其固有的因素,比如俄罗斯的空军就一直不怎么样。而施鼐兴在提出了装甲兵的基本战术时,就将炮兵放到了与装甲兵,航空兵并列地位置上,是整个快突击战术的三大支柱之一。问题是。施鼐兴的战术思想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受到重视,如果不是因为帝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深远的6地疆域的话,恐怕这个错误就足以葬送掉帝国了。

    作为施鼐兴的得意门生,古迅雷也非常重视炮兵的使用,而且他还在战斗中总结出了不少炮兵战术。比如,在快突击的时候,炮兵的支援力量不要求多,而是要足够的精确,能够为装甲部队摧毁前方的障碍。另外必须得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度,因此重点是自行火炮,牵引火炮不适合伴随装甲部队作战。而在装甲部队突击之前,炮火准备就要求达到最大密度,尽快摧毁敌人防线上的坚固火力点,压制住敌人的炮兵,让装甲部队能够顺利突击。因此火炮地射程必须要比敌人的火炮更远,且射要足够的快。

    实战中,古迅雷也确实是按照这些基本战术在使用炮兵,这次,他就让炮兵集中炮击了美军阵地,为装甲部队开路,而且在炮兵进行炮击的时候。他的装甲部队就已经开始向美军阵地推进了。不过,让古迅雷没有想到的是,美军炮兵的反击度来得很快,炮火还没有来得及向美军阵地的后方延伸,美军火炮打来的炮弹就落到了坦克集群里面。

    “尽快找到美军炮兵阵地,联系航空兵,让他们重点轰炸美军的炮兵阵地!”古迅雷在坦克上指挥战斗,“妈的,加快推进度。队列拉开一点!”

    美军的装甲部队也开始突击了,最先与美军装甲部队遭遇的是左翼的第一骑兵师。张晓林在第一时间把情报报告给了古迅雷,接着,第二骑兵师的先头部队也与美军的装甲部队遭遇了。

    一场坦克战在所难免,双方指挥官都想到了先投入装甲部队,去撕开敌人的防线,结果,双方的装甲部队先遭遇。而唯一不同的是,布雷德利没有摩托化步兵部队,结果他的装甲部队将步兵抛在了后面。而古迅雷的装甲部队里还有大量摩托化步兵伴随作战。

    “让步兵尽快跟上来!”古迅雷很清楚怎么击败敌人,“另外。部队拉开距离,尽量不要靠近,先打美军的重型坦克,别吝啬高穿甲弹!”

    坦克炮的怒吼代替了重炮的轰鸣,短停急射是最普通的坦克战术,25式坦克的机动能力被彻底的挥了出来,可让古迅雷感到恼火地是,他的座车仿佛永远比别地坦克慢一点一样。

    “加快点,赶到前面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