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二节 折戢

英国轰炸了德累斯顿,德国被迫将核研究所先转移到了柏林西面的勃兰登堡。然后又转移到了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兰茨胡特。

    这两次大转移对德国的核计划影响非常巨大,不说别的。光是核反应堆的转移与运送就是一件大麻烦事,这几乎等于重建了两次核反应堆。可以说,这两次转移至少让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进度慢了两年以上。

    除了转移之外,德国还受到过一次严重的打击,那就是设在挪威的重水厂被英国破坏掉了。而重水是生产原子弹最关键的原料之一。可以说。英国特种兵炸掉了挪威的重水生产厂,对德国核武器研制计划的影响是致命的。

    可以说,德国与美国都是在重水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如果当时美国得到了那几百吨重水的话。也许在29年的时候也造出了原子弹,同样的,如果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厂没有遭到破坏的话,也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前就造出了原子弹。可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重水供应,核反应堆就难以正常运转,而仅仅依靠提纯铀235,需要的时间,以及制造原子弹的难度都大了很多。

    在资金投入上。德国能否在战时保证为核计划提供足够的经费,这也是个问题。也许德国并不缺乏人力资源,毕竟德国的核物理学家是世界上最多的,在核理论研究方面,德国也是最先进的,可是德国有足够的资金吗?这是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

    唐帝国为“盘古计划”先后投入了5oo多亿,虽然这其中很大一笔经费都用于了相关地开工作。比如“快中子反应堆”就是“盘古计划”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投资力量绝对不小,只是在原子弹投入实战使用之前还没有建成。钚地后处理工厂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还有在很多相关方面地研究。

    甚至是在后来的“黄石计划”中的一部分研究项目也囊括在了“盘古计划”之中,从而使帝国在“黄石计划”中地投入只有几十亿,远比预料的少得多。

    同样的。美国在“曼哈顿工程”上地投入也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根据战后解禁的一部分“曼哈顿工程”的资料与文件来看,美国先后在“曼哈顿计划”中投入地资金过了2oo亿美元。虽然这个投入远少于“盘古计划”但是“曼哈顿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造原子弹,在很多相关方面的投入要少得多,因此实际上用于研制原子弹的投入并不少。

    那么。德国如果要造出原子弹的话,其投入肯定不会比“曼哈顿工程”少多少,问题是,当时德国有这么多的经费吗?

    “盘古计划”地总投入相当于帝国海军在刀年时的全年军费预算,相当于帝国2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o%,而德国在战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只有帝国的6成左右,在战争期间。德国本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工业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而唐帝国本土就没有遭到过打击,显然,在战争期间,德国的生产能力肯定更低。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一直是在为抨卫本土而战,而帝国的战场却在本土之外。相对而言,德国拼了命才坚持到了最后。而唐帝国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基本上维持了国内的稳定。

    特别是在22年到25年之间,德国几乎是完全依靠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战略援助才坚持下来的,在此情况下,德国哪来的经费搞原子弹呢?

    就算战时的应急计划可以有效的降低研制成本,可问题是,经费仍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德国连足够的经费都没有,那还搞什么原子弹呢?

    实际上,到了战后。德国也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研制核武器。在“施鼐兴计划”中,德国是获益最少的国家,主要是德国一直奉行大欧洲政策,而这与唐帝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是相抵触的,除了在战后前两年里,唐帝国减免了部分德国拖欠的战争债务,并且为德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随后唐帝国就没有继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